垂虹亭圖

垂虹亭圖

《垂虹亭圖》是明代畫家文嘉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蘇州博物館。

圖卷繪吳江縣東垂虹亭橋綺圖風光,水上煙被浩,山坡寺塔聳立,石橋道如長虹臥波,橋中建垂虹亭。構圖疏秀典雅,設色淡。本幅款署”辛丑冬仲茂文嘉”。尾紙有題跋及王叔承題畫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垂虹亭圖
  • 幅式:長卷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31.8厘米,橫106.5厘米
  • 作者:文嘉
  • 現收藏地:蘇州博物館
  • 創作年代:明代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垂虹亭圖
描繪的是吳縣東垂虹亭橋秀美的景色。展開畫卷,畫中的右側有一座長長的石橋,座落在寬闊的湖面上,石橋平直,橋面和石孔清晰可見。石橋共有二十餘個石孔,橋面上用石板鋪成路,石橋左側的橋面上有二位長者,邊緩步行走邊交談。石橋的右側築有座涼亭,佇立在石橋上。從涼亭一側高架一座木橋,橋面下有兩處木樁支撐著,延伸至湖心的一個風光秀麗的孤島。孤島四周築有石堤,島上有屋宇房舍數間,在周同雜樹的掩映下,有一間屋宇僅露出屋角,樹木茂盛成蔭,鬱鬱蔥蔥,成一道明亮的風景點,顯得幽雅謐靜。石橋左側與高起的山石和土坡相連線,此石橋成為溝通兩處景點的組帶。山石左高右低,向右下方傾斜、土坡上樹木遍地,各種不同品種的樹木,競相生長,樹幹造型不同,枝葉繁疏各異,各樹姿態不一,曲盡其態,構成一道如幛似的亮麗風景點。在濃郁的從樹間,掩映其間的寺廟僅露出一角,隱現可見。湖旁有一座高聳的寶塔拔地而起,雄偉地矗立於山坡上。湖面遠處,平遠開闊,最遠處山密亘連,此起彼伏,有的山石僅露出水面,似與天水相接,籠罩在雲霧之下,迷霧茫茫,或隱或現,加強了此畫的深遠感,稍近處洲渚橫臥於湖面上,樹木茂盛,形成道又一道綠色的風景帶,與近處的山石、土坡遙相呼應,湖中星羅棋布的魚舟來回穿梭,點綴著寬闊的湖面,為整個畫面增添了勃勃生機。
畫幅的左邊沿,作者自題署:“辛丑冬仲茂苑文嘉”。圖後題跋有王叔承題詩。辛丑為明嘉靖二十年(1541),是文嘉中年時的作品。

藝術鑑賞

此畫雖為一大片空濛水域,但由於畫家巧妙安排,以長長的石橋為組帶將二處的景點連在一起,構成一幅完整而和諧統一的畫面。畫面形象地寫出了吳縣東垂虹亭一帶的景色。此畫構圖闊朗空靈,無不給人以明麗、幽恬之感。在景物的構思上,受到元倪雲林的影響,只把雲林近坡遠山中段空白水面的直式構圖,轉為橫式布局,為的是傳達出一種澹清遠的意境。在筆墨技法上,土坡的折帶皴和遠山的橫筆皴,更遠處山石用筆一抹而過,似不經心地勾畫,但效果卻十分好。樹木和屋宇、涼亭,用細筆勾斫,各種點葉、夾葉,用筆縝密,點、線排列富有裝飾意味。整個畫面設色幽淡,表現出淡泊清遠的意境。

作者簡介

文嘉(1501—1583),明代畫家,字休承,號義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次子。官和州學正,繼承家學,工小楷,擅畫山水,筆法清脫,頗近倪瓚,著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間仿衛蒙皴染,亦頗秀潤,兼作花卉。精於鑑別古書畫。傳世作品有《赤壁夜遊圖》、《秋塘紅藕圖》、《滄山漁笛圖》、《臨董源溪山行旅圖》軸,並著有《鈐山堂書畫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