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2-4米;
小枝銳四棱形或呈翅狀,無毛,髓部充實。葉片近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1-18厘米,寬2.5-4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狹楔形,全緣,兩面無毛;側脈7-8對,在表面略顯著,近邊緣弧狀網結,細脈略顯;葉柄長約1厘米。
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長20-33厘米,下垂,無毛,每聚傘花序對生或互動對生,著花少數,花序梗及花序軸銳四棱形或翅狀;苞片小,線形或鑽形;花萼長約1厘米,萼管很短,裂片卵狀披針形,長7-8毫米,果時增大增厚,鮮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白色,花冠管長約1.1厘米,裂片倒卵形,長1.1-1.5厘米;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花絲在花後旋卷。
核果球形,徑1-1.3厘米,初時黃綠色,成熟後紫黑色,光亮,通常2槽紋較顯著。花果期10月至次年4月。
近種區別
垂茉莉小枝、花序梗及花序軸銳四棱形或翅狀等特徵,易與相近種
長葉大青(
Clerodendrum longilimbum C. Pei)和
南垂茉莉(
Clerodendrum henryi C. Pei)區別。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100-1200米的山地疏林下,較耐蔭蔽,在半蔭蔽或水分充足的全光照下生長最好。生長適溫18-28℃。喜歡濕潤、疏鬆、肥沃的土壤,較耐乾旱。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廣西西南部、雲南西部和西藏。印度東北部、孟加拉、緬甸北部至越南中部也有分布。福建、廣東、江蘇等地溫室有栽培。
繁殖方法
繁殖用播種、桿插和髙空壓條法均可。以扦插為主,全年均可進行,以5-8月為好。
插穗選取成熟枝條或嫩梢,嫩梢為好。每段約10-15厘米,具2-3節,葉片減半。扦插以素沙和珍珠岩為好。基質保持較高(約70-80%)的含水量,半
蔭蔽,約20天生根,50天即可移栽轉入營養土栽培,上盆或裝入育苗袋。
栽培技術
根根系發達,鬚根多,栽培以保水保肥能力較強的園土或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為好,下足基肥。
夏季生長季節,每2-3天澆1次透水,每半月
追肥1次液肥。開花時保持土壤濕潤。
病蟲防治
垂茉莉在氣溫在20-25℃、相對
濕度在95%以上最容易誘發
鏽病。發病時時間:南方在9-10月秋冬交替季節,此時早晚溫差大,遇上陰雨連綿的潮濕天氣,就容易發生。發病首先從嫩葉開始,逐步向下面的葉子發展,嚴面會造成葉片脫落。另一個高發期是冬春之交的2-3月。
綜合防治:
嚴格檢疫。應從無病區引進苗木,從無病母株上採集插條、接穗等無性繁殖材料。
減少菌源。防治轉主寄生的鏽病,可將觀賞植物與轉主寄主植物嚴格隔離,防治單主寄生的鏽病,在秋末到翌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徹底清掃園內落葉、落果和枯枝等有病蟲潛伏的植物殘體,生長季要經常進行病枝葉集中處理。也可在孢子堆將要飛散時施藥預防。
養護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長環境,提高抗病能力,做好土壤改良,增強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園地灌排系統。選用健壯、無病蟲枝作插條、接穗等無性繁殖材料,嚴格除去病菌。控制種植密度,不宜過密,並及時排除積水,科學施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不偏施氮肥。另外,還要經常修剪整枝,除去病蟲枝和弱枝,使園內通風透光良好,設施栽培要加強通風換氣,降低棚室內濕度。
藥劑防治。秋末到翌年萌芽前,在清掃田園、剪病枝後再施藥防治,可噴2-5
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五氯酚鈉200-300倍液,或
五氯酚鈉加石硫合劑混合液。在花卉苗木發病初期噴必菌鯊800-1000倍液,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2.25%的仙生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的三唑酮1500倍液。防治鏽病較新的藥劑有噴克菌2000-3000倍液,12.5%的烯唑醇3000-4000倍液、43%的好力克4000-5000倍液、25%的富力庫1000-1500倍液、25%的敵力脫1000-4000倍液。
主要價值
垂茉莉可作木材,硬且質量好。
垂茉莉又名垂枝茉莉、黑葉龍吐珠,花朵形似白蝴蝶。枝條纖細,花姿飄逸,盛開時花香撲鼻,果期為春夏之際。果成熟時,花蕚增大增厚,由鮮紅色轉為紫紅色,襯托著小巧玲瓏果實。球形核果,初時黃綠色,成熟後光亮紫黑色,倒掛,故有“黑葉龍吐珠”之稱。
垂茉莉花白芳香,花序下垂,柔美素雅,花、果均具觀賞價值,適合庭院種植或大型盆栽,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木材硬而質量好,可做家具和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