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腹單角魨

垂腹單角魨

垂腹單角魨(學名:Monacanthus ciliatus)是單棘魨科、單角魨屬魚類。一般體長為10厘米,最大可達20厘米。形狀獨特,具有深深的龍骨和突出的鼻子,並帶有小的胸鰭和圓錐形的尾鰭。在眼睛的後部上方,有一條細長的可伸縮脊柱在頭頂上。嘴小而尖,上顎和下顎上有專門的門牙。眼睛位於頭頂,儘管斑鱗魚有鱗片,但它們是如此之小,以至於看起來無鱗。成年雄性在尾柄的每一側都有兩對擴大的彎曲的刺,而雌性標本的刺僅略大於尾柄的其他鱗片刺。垂腹單角魨的顏色從橄欖灰或綠色到黃棕色不等,還有較深的斑點和條紋。背鰭和臀鰭是粉紅色的,通常在基部有三個黑點。尾鰭呈綠色,有斑點。腹側的贅肉邊緣是猩紅色的。

垂腹單角魨通常頭朝下在海草中移動,也棲息在淺沙和岩石底部50米深處。更喜歡低頭漂浮在淺海草床上作為偽裝,並吃藻類和小的無脊椎動物。分布於大西洋西部,從加拿大紐芬蘭島南部到百慕達和墨西哥灣北部,再到阿根廷,包括加勒比海地區。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主要價值,

動物學史

垂腹單角魨最初由米奇(Mitchill)於1818年描述並命名為Balistes ciliatus。後來改為有效學名Monacanthus ciliatus(Mitchill 1818)。屬名Monacanthus源自希臘語“monos”(意為一個)和“akantha”(意為刺,是指位於頭部頂部的可伸縮脊柱)。同義學名包括:Balistes ciliatus Mitchill 1818、Monocanthus ciliatus Mitchill 1818、Monacanthus piraaca Kner 1867、Monacanthus occidentalis Günther 1870、Monacanthus davidsonii Cope 1871。

形態特徵

一般體長為10厘米,最大可達20厘米。形狀獨特,具有深深的龍骨和突出的鼻子,並帶有小的胸鰭和圓錐形的尾鰭。在眼睛的後部上方,有一條細長的可伸縮脊柱在頭頂上。嘴小而尖,上顎和下顎上有專門的門牙。此外,上顎在一個內部系列中有四個齒,而在外部一個系列中具有六個齒,而在下顎中,在外部系列中有四個到六個齒。眼睛位於頭頂,儘管斑鱗魚有鱗片,但它們是如此之小,以至於看起來無鱗。成年雄性在尾柄的每一側都有兩對擴大的彎曲的刺,而雌性標本的刺僅略大於尾柄的其他鱗片刺。
垂腹單角魨的顏色從橄欖灰或綠色到黃棕色不等,還有較深的斑點和條紋。背鰭和臀鰭是粉紅色的,通常在基部有三個黑點。尾鰭呈綠色,有斑點。腹側的贅肉邊緣是猩紅色的。

生活習性

垂腹單角魨通常頭朝下在海草中移動,也棲息在淺沙和岩石底部50米深處。由於魚鰭小,垂腹單角魨不太會遊動。它們經常在海藻叢中低頭漂流作為偽裝,愚弄獵物和捕食者。當其感到受到威脅時,它們會退到暗礁裂縫中尋求保護。幼魚經常與漂浮馬尾藻混在一起。主要以植物、藻類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包括兩足動物、等足動物、介形類、多毛類、雙殼類、蝦和海綿類。

分布範圍

海域範圍:分布於大西洋西部,從加拿大紐芬蘭島南部到百慕達和墨西哥灣北部,再到阿根廷,包括加勒比海地區。
國家地區: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加拿大、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法屬蓋亞那、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島(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島(荷蘭部分)、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英屬維京群島、美屬維京群島。
垂腹單角魨
垂腹單角魨分布圖

繁殖方式

垂腹單角魨以1條雄性和2-5條雌性為一組進行繁殖。雌性將產卵產於安全區域,例如沙子凹陷處,然後雄性隨即受精。雄性或雌性會保護這些受精卵免受掠食者的攻擊,並會攻擊任何接近的入侵者。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垂腹單角魨作為食用魚的重要性很小,因為它很少被食用,而且也存在雪卡中毒的潛在風險。然而,在韓國,它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小吃,通常將其乾燥並加工成甜鹹的生皮,然後在食用前進行烘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