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雲杉(松科雲杉屬植物)

垂枝雲杉(松科雲杉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垂枝雲杉(學名:Picea breweriana S.Watson)是松科、雲杉屬植物。常綠喬木。高達40米,胸徑達200厘米,樹冠狹長,呈金字塔形。冬芽灰棕色,5-7毫米,先端圓形。葉長1.5-3厘米,螺旋狀著生在小枝上。球果深紅色或紫色,成熟時紅棕色,圓柱形;種鱗扇形,邊緣在頂端全緣到輕微侵蝕。原產於加利福尼亞州和俄勒岡州的錫斯基尤山脈,生長在寒冷潮濕的冬季和溫暖、相對乾燥的夏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垂枝雲杉
  • 拉丁學名:Picea breweriana S.Watson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松杉綱 
  • 松杉目 
  • 松科 
  • 亞科冷杉亞科 
  • 雲杉屬 
  • :垂枝雲杉
  • 命名者及年代:S.Watson,1885 
  • 保護級別:易危(VU)IUCN標準
  • 英文名:Brewer's Spruce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1863年,耶魯大學農業教授威廉·亨利·布魯爾(William Henry Brewer,1828-1910)在沙斯塔山的西部基地附近首次收集到了該物種。據報導,屬名Picea來源於拉丁語pix,意為瀝青,指的是通常在雲杉樹皮中發現的粘性樹脂。特定的種加詞breweriana,是為了紀念威廉·亨利·布魯爾(William Henry Brewer),他是美國植物學家、耶魯大學農業教授和加州植物學家探險家。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40米,胸徑達200厘米,樹冠狹長,呈金字塔形,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成柱狀圓錐形。分枝最初向上延伸,後來水平或乙狀。樹皮灰色到棕色。葉面單元是成熟樹上的下垂枝條,長30-100厘米,葉齡長達4年;第一年的小枝直徑約2毫米,幾年後呈金棕色變為灰棕色,細密短柔毛。冬芽灰棕色,5-7毫米,先端圓形。葉長1.5-3厘米,螺旋狀著生在小枝上,橫截面扁平或寬三角形(背面圓形或稍有角),硬,背面深綠色,缺乏氣孔帶,正面白霜,明顯的氣孔帶被微脊或角分開,先端鈍。球果深紅色或紫色,成熟時紅棕色,圓柱形,6.5-12(-14)厘米;種鱗扇形,15-20毫米×15-20毫米,堅硬,邊緣在頂端全緣到輕微侵蝕。
小枝最初為金棕色,在第二年和之後的幾年中逐漸變為深灰棕色,大約5年後樹皮開始發育,最初為淺灰色,有鱗片,帶有落葉基部,大約2年後脫落。當樹枝直徑為5厘米時,樹皮鱗片狀,薄片狀,最終直徑為3-5厘米(即使在最大的樹上),並且不會覆蓋。球果生於上冠;它們發育、成熟、結實,並在大約一年內落下。

生長環境

儘管分布有限,但垂枝雲杉具有廣泛的生態範圍。它的明顯局限性是地下水位高和經常發生火災。垂枝雲杉對土壤水分脅迫、低溫、低光照、低肥力土壤和雪的耐受性很強。雖然垂枝雲杉可以承受相當大的土壤水分脅迫,但它對高蒸發需求很敏感。垂枝雲杉生長在寒冷潮濕的冬季和溫暖、相對乾燥的夏季,溫度範圍分別為-1至5℃和11-20℃。年降水量在1000-2800毫米之間變化。
垂枝雲杉林分分布在朝北、朝南、朝東和朝西的斜坡上,但首選棲息地是陡峭的朝北斜坡。垂枝雲杉生長在岩石山脊、寒冷的空洞以及乾燥的殘坡積物和冰磧上。它永遠不會生長在生長季節土壤飽和的地區,例如沼澤或潮濕地區。垂枝雲杉生長在由沉積岩、花崗岩、蛇紋岩和變質火山岩形成的土壤上。大多數土壤是淺層、岩石且未發育;然而,垂枝雲杉確實生長在較深的土壤上。雲母片岩、變火山岩、花崗岩和超基性土壤的土壤pH值介於4.6和7.2之間。土壤深度在6.5-127厘米之間變化。垂枝雲杉是蛇紋石土壤的弱指標(Safford等人,2005年)。重金屬,尤其是鐵和鎳,在垂枝雲杉的土壤和植物組織中含量很高。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垂枝雲杉是廣泛分布的北極-第三紀森林的殘餘物,僅限於加利福尼亞西北部和俄勒岡州西南部靠近北美太平洋海岸的克拉馬斯山脈高度分散的範圍內,緯度介於北緯40°50'和42°40'之間 (Ledig等人,2005年)。最發達的林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和俄勒岡州西斯基尤山脈的高山脊上。其他密度林分存在於加利福尼亞州大理石、鮭魚和三一山的高山脊和上谷(格里芬和克里奇菲爾德,1972年)。占用面積估計約為775 平方千米,而分布範圍估計為12,000平方千米。
垂枝雲杉(松科雲杉屬植物)
垂枝雲杉原產地

生長習性

演替狀態:垂枝雲杉非常耐蔭,可以在幾乎封閉的樹冠下生長。它通常發生在晚期或高潮群落中,但也可以侵入成群落松林和山地叢林。由於與其他針葉樹的激烈競爭,垂枝雲杉只能生長在肥沃程度較低的土壤上。據報導,其最大年齡為900歲。幼樹生長非常緩慢,植物在10年歲時通常不超過1米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增長會有所增加,在較老的樹木中平均每年可以增長30厘米。露天種植的樹木的周長增長速度非常快,平均每年增加3厘米。

繁殖方法

播種:種子分層可能會提高發芽率,最好在秋季在寒冷的環境中播種新鮮種子。在一年中儘可能早地在寒冷的環境中播種種子,淺播可能是最好的。種子不應乾燥,應儲存在陰涼處。當幼苗大到足以處理時,將其移入單獨的花盆中,並在溫室或冷架上生長,以度過第一個冬天。可以在次年初夏將它們種植到固定位置,或者放置在室外苗床上一年左右,以增加大小。它們可能需要保護以防春季霜凍。
扦插:半成熟頂芽的插條,長5-8厘米,8月在寒冷環境中扦插。防止霜凍。插條在春天生根。成熟頂芽的扦插,長5-10厘米,9月或初秋在寒冷環境中扦插,需要12個月才能生根。

主要價值

木材通常與其他物種混合,並用作低等級木材。在歐洲,它一直是一種流行的觀賞針葉樹。嫩芽尖可製成提神茶,富含維生素C。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易危(VU)。
瀕危原因:最大的威脅是火災和氣候變化的結合,特別是在火災導致大量樹木死亡,而氣候變化足以阻止成功再生的情況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