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湖圍

坪湖圍

坪湖圍,位於龍南縣楊村鎮的西南部,坪湖村境內。距縣城61.5公里,距楊村圩1.5公里,這是一座偏遠山區之圍屋。鄰近太平橋和水口廟。太平橋屬贛粵邊際的一座名橋,太平橋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建造。其橋橫跨太平江東南兩岸,東連嵐嶺嶂,西接水口山。此橋造型奇特,用工精細,三拱重疊組合,分磚木和磚石雙層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坪湖圍
  • 地址:龍南縣楊村鎮的西南部
  • 全長:50米
  • :4米
地理介紹,歷史淵源,

地理介紹

太平橋屬贛粵邊際的一座名橋,太平橋於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建造。其橋橫跨太平江東南兩岸,東連嵐嶺嶂,西接水口山。此橋造型奇特,用工精細,三拱重疊組合,分磚木和磚石雙層結構。全長50米,寬4米,通身高17.2米。下層三墩兩孔,以精磨花崗石為料,桐油、石灰、紅糖、糯米漿為灰漿澆漿,精工砌築而成。拱的跨度分別為11.9米和12.9米,拱高6.2米。上層為磚木結構的四通涼亭,是休閒、覽勝、考古之勝地。“太平橋”三字由賴姓族正賴懋傑之作。橋跨兩岸,宛如長虹,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是融科學性、功能性、堅固性、觀賞性於一體的古建築,體現了客家先輩精湛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
坪湖土地系開闊平坦之沃野,曾居368戶,2100多人。人口95%以上均為廖姓,同一祖宗,另有少數的賴、林等姓。
坪湖圍,坐西朝東,地形是屬“嫦娥望月”,圍屋背靠高峻的青松山,名為級扶嶺。東朝畫眉峰,南為九曲嶺,北為楊嶺嶂。從南端和西面流出的兩條碧水正繞著圍屋而過,在圍屋前交匯,合流後流入太平江。
坪湖圍內曾有“太然堂”、“施善堂”、“積德堂”。
坪湖圍坐落於青山環抱,碧水長流的風水寶地之中。內有一幢一門三進廳廈。大門前有一口塘,由於水面很寬闊,所以稱之為湖,又稱為坪湖。倚著上、中、下三棟廳廈,形成三條橫院落住房,環繞三棟廳廈,成為半月形住房,圍屋四角建有二層的炮樓。廳,住房都比較簡樸,圍屋內曾居63戶,房屋125間。據老年人介紹:先前因住房奇缺,有不少家庭,只有一間房屋,冬天擠在屋裡,夏天暫住廳廈。

歷史淵源

據《坪湖廖氏有譜》載:明代永樂年間開基坪湖廖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坪湖廖氏祖符三公福建長汀人,時任廣東省翁源縣縣令。他告老還鄉時,在坪湖鄰近的夾湖湯湖裡洗了個熱水澡,覺得特別舒暢,更覺得此地方山水風光秀美,平地寬闊,於此定基。廖氏符三公有8個兒子,分別在夾湖、楊村、坪湖先後開基。符三公之子群貴公於坪湖開基。屬坪湖廖姓的開基始祖,也是此圍始祖。現在坪湖裡的二千餘人口的廖姓都屬群貴公的後代。
據《廖氏家譜》載:王守仁遊覽坪湖後曾有一詩:“江山風定景清和,寶鏡誰將漫碧波。映照文人登魏闕,飛身直可伴嫦娥。”
本圍進士廖觀橋(字一鳴)對坪湖圍之美妙景致撰文曰:“國瑩徹時,風靜塵清,明月剛至,天水一色,激射湛然,此佳景也。隱入清溪,涉齋居之,良宵攜壺臨賞,逸興遄飛,善與人俱美矣。
傳說:明代萬曆年間,廖觀橋赴京城考狀元時在祖先面前立下誓言:“不鳴則矣,一鳴驚人。此科不中,下年不來。”觀橋應考後自感中狀元十拿九穩之把握。當揭出金榜,廖觀橋落榜。原來是皇帝閱卷後放疊在一書中忘記了……
現在,坪湖圍里,有許許多多的努力奮鬥,有志成業的名人,其中還有一位勤奮者,這就是廖海賢,他的家史和個人的奮鬥歷程曾在“贛南日報”有載。此人今年56歲,出生於龍南縣楊坪湖圍屋裡。他的童年時代,少年時代,都是在被日本建築師片山和俊稱為“東方古羅馬城堡”的客家圍屋裡度過的。其父廖普全曾是孫中山先生創辦的黃埔軍校學生。父子都酷愛古詩詞和書法。他撰寫的新舊體詩詞和民歌,在他的家鄉廣為流傳。廖海賢自幼生活在這樣濃郁的文化氛圍之中,18歲那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期間,不時有作品發表于軍報及地方的報紙。1984年,他轉業到贛州林業工程公司後,仍然筆耕不輟。2001年,他與父親一起編寫出版了《太平客詩文選集》。集內收錄了數百首明代至今反映各家風情的詩詞、對聯。此書的編寫出版花費了父子二代人數年的時間和心血。
《詩文選集》是他老父的“老牛方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精神感染了的結果;是神奇的客家圍屋,美妙的客家山歌,濃郁的客家風情,旖旎的故鄉山水風光所激勵的成果。
此後,廖海賢又寫了《贛南,我的故鄉》的歌詞,並配曲,唱遍了贛南。
“ 我的故鄉,在贛江源頭,章江貢江匯環流,通天岩,八境湖,翠微峰,南武當,三台鼎立梅關道。陡水湖映三百山,日出陽嶺濱江夜,九龍茶歌羅漢岩,看上一眼醉三秋。啊,贛南,噢,我的故鄉,如詩如畫山歌悠悠,總讓我魂牽夢縈……”
“字字句句皆心血,成功一首不尋常。”
初創成功,更激發了廖海賢的創作熱情。他不會忘記自己的童年歲月,不會忘記故鄉的客家圍屋。
2003年,廖海賢獲悉世界客屬第十九屆懇親大會要在贛州召開的喜訊後,激動不已,拿什麼獻給世客會呢?深思中,他又發出了深情的吟唱——
“長夜伴星辰,風雨也兼程,客家都從中原來,渡江南下求生存……
見山山也親,見水水也親,客家見客家,就像一家人。祖先播下情與愛,四海客家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