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仔村,位於南澳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3乾米。東南有上橫崗村,北有楓新村,東北有下橫崗村。位於南澳新大平原地帶,整體朝向東北,南側為林地,西側有一大片農田,在村東側有新屋仔涌、新大河,西南側有楓木浪水庫。始建於清朝。因該村雖群山環繞,但地勢較平而取名坪山仔村。清朝,屬新安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坪山仔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新大社區
- 地理位置:南澳街道東南部
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大鵬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大鵬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大鵬公社;1983年7月,屬大鵬區;1986年10月,屬南澳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南澳鎮;2004年,屬南澳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新大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姓、葉姓、陳姓等。第一大姓為李姓,先祖從福建莆田遷至今梅州五華,清朝時從梅州五華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葉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139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9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約120人;海外留學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5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9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4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大鵬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農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到香港務工,20世紀60一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香港。改革開放後,商貿交易開始興旺,村中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1987年,成立村股份合作公司,主要經營物業出租及集體投資;2015年,公司收入77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財產性收入。有古榕樹(樹齡265年2棵,165年1棵),均為國家三級保護樹木。新豐路經過該村。20世紀80年代初通電,80年代中期通自來水,80年代末通電話,90年代中期通網際網路,201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該村有籃球場、全民健身路徑、活動中心等文體設施。
該村可分為新村及舊村兩部分。新村位於村內北側,約有6排獨棟式4層高的新式居民樓,是村民們主要居住之處。舊村位於村內南側,現有約20座傳統民居,大多為1層高建築,部分巷道內鋪有麻條石。在最南側靠山處有數棟2層高帶陽台的民居,為20世紀50年代後所建。在村內西側有一大片風水林,內有數棵百年榕樹,其旁為大片農田。
葉木桂炮樓,始建於清朝,正門朝向西北偏北25度,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建築主體為磚木結構,底部呈長方形,高3層,樓頂設有女兒牆。根據葉氏後人所述,該炮樓為美國華僑葉木桂所建,後於民國時期加建一層,為當時該村制高點(可遠望海邊),是一處具有防衛功能的建築。2012年1月13日,該炮樓被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
2000年的一天,一盜賊在葉木桂炮樓進行盜竊,意外地發現一本侵華日軍賬冊。據了解,當年日軍進駐南澳鎮坪山仔村,見葉家住地地勢好,即徵用葉家住房作為日軍的辦公場所。日軍投降撤退後,賬簿丟棄在葉家,葉木桂將其放在一個小木箱內。1951年,老人病逝後,近50年來家人從未打開此箱。此賬簿大小為25厘米×18厘米,外皮為黑漆布包面,簿面有霉斑。賬簿共100頁,有實際登錄內容的是1一66頁,記載內容是17種建築材料的“受”(收進)和“拂”(移交)情況。賬面反映的時間跨度為1944年至1945年。該賬簿現存放在深圳市檔案館。
該村有古井,現仍在使用。
坪山仔窯址,位於坪山仔村西南約60米山丘下,坐南朝北,依山而建。窯型屬饅頭形,封土(高約2.8米)完好。窯深約4米,寬約2.3米。窯壁紅燒土厚約20厘米,窯口呈三角形(高約90厘米,底寬70厘米),封土堆上有一煙道孔。地面沒發現遺物。從窯型判斷為瓦窯,年代為清代。2012年1月13日,該窯址被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