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0戶,有鄉村人口311人,其中男性168人,女性143人。以漢族為主(是佤族、彝混居地),其中佤族11人,彝族10人。該村農業人口311人,勞動力1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8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橡膠、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7.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49.00 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甘蔗種植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單產,以甘蔗、橡膠、茶葉種植為主,以澳洲堅果、膏桐及畜牧養殖業為輔,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提高村民的生活條件,向小康社會邁進。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619.00畝(其中:田67.00畝,地552.00畝),人均耕地2.0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橡膠、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7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 %。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7.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73萬元,占總收入的 27%;畜牧業收入35.40萬元,占總收入的 46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7頭,肉牛10頭);林業收入2.13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7.96萬元,占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1.60萬元,占總收入的 2 %。農民人均純收入2149.00元,農民收入以甘蔗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5人。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全村有7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0戶通電,有電視機農戶5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7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7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3輛,機車8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0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6公里。該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軟硬體建設,整治村容、村貌,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19.00畝(其中:田67.00畝,地552.00畝),人均耕地2.0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91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1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9畝,主要種植橡膠、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30畝,其中養殖面積0.30畝;荒山荒地3,150.7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橡膠、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9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戶,共鄉村人口330人,其中男性178人,女性152人。其中農業人口330人,勞動力16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佤族、彝混居地),其中佤族11人,彝族10人。
到2010年底,全村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坪子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軍弄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1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 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19.00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召開會議的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集體財務收支情況等。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0人。 團員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村級道路條件差,雨季天道路受阻較斷嚴重。二、全村自來水未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三、水利基礎設施滯後,灌溉溝渠長期失修未發揮效益,水資源利用率低。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單產,以甘蔗、橡膠、茶葉種植為主,以澳洲堅果、膏桐及畜牧養殖業為輔,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提高村民的生活條件,向小康社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