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順湯《醫醇剩義》

坤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醇剩義》卷四。具有生津清熱之功效。主治肉痿,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症見肌肉麻木,萎縮無力,下肢萎軟。食少便溏,精神不佳,面色萎黃或浮而不華,口乾作渴,舌淡紅苔薄白,脈象緩。

基本介紹

  • 名稱:坤順湯《醫醇剩義》
  • 出處:《醫醇剩義》卷四
  • 功用:生津清熱
  • 主治:肉痿,胃乾而渴,肌肉不仁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運用,附註,文獻摘要,

歌訣

坤順湯內參薯蓮,花粉石斛稽豆甘,續斷牛膝苓術棗,脾熱肉瘺以能蠲。

組成

黨參四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甘草四分,山藥三錢,花粉三錢,石斛三錢,料豆三錢,川斷二錢,牛膝二錢,紅棗五枚,蓮子(去心)十粒。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主治

肉痿,胃乾而渴,肌肉不仁。

方義

《易經》說“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所以方名取坤順。黨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健脾益氣,山藥、蓮子、紅棗益腎調脾和中,花粉、石斛養胃生津,諸藥合用,復其脾為胃輸布津液,通達四肢之功效,如坤順之德,四肢俱能稟氣於胃而生長肌肉。

運用

診斷要點:肌肉麻木,萎縮無力,下肢萎軟。食少便溏,精神不佳,面色萎黃或浮而不華,口乾作渴,舌淡紅苔薄白,脈象緩。

附註

坤順湯證:生津清熱,治脾陰耗損,中土枯燥,消渴善飢口燥咽乾。(《中醫證候學》)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醫醇義》:“經日: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脾與胃皆屬土,而分燥濕,濕土既熱,則燥土更烈,故胃乾而渴;熱郁於內,則脾陰耗損,故肉不仁而為痿也。坤順湯主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