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師案,2007 年9月網友稱時任武漢大學哲學院教授鄧曉芒在申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時,故意省略了恩師楊祖陶教授的名字,以個人譯作的名義申報並獲得哲學類一等獎,獨吞了榮譽和獎金,這被稱為 “坑師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坑師案
- 時間:2007 年9月
- 涉案人:鄧曉芒,楊祖陶
- 屬性:案件
概述,意義,
概述
![坑師案 坑師案](/img/7/855/nBnauMDZycjZkZWN4EGNzAjNlVzY3Y2MmVWY4UmZwUWNmRmM5ITYzYWMx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1、方舟子表示揭露造假要紮實,講證據,但是揭露造假不是學術討論,不必非要平和,鄧曉芒教授在這一點上認同方舟子的看法,他表示當前既然仍是以民間力量為主來進行打假,那么就應該肯定它的正面作用。鄧曉芒還表示,網上信息正是民間打假的重要渠道。
2、要讓中國的學術打假路走得更穩健,可借鑑國外治學的經驗,在當前學界中培育出一個擁有共同是非觀和學術道德底線的“學術共同體”,是一條可行的途徑。
意義
3、在國外高校的“學術共同體”內,對於學術造假問題的認定和處理,已經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運作規則。對學者來說,一旦抄襲的文章被公布,學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聲譽損失,並從此難以在共同體內立足。即使他狡賴共同體’內也有校務委員會等機構來負責仲裁,由專家來負責認定。一般不需司法力量介入,就能比較平和、公允地處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