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斗

坐斗

坐斗是古建築大木作構件,又稱大斗,宋代以前稱櫨斗。它是整攢斗棋最底下的一個構件,是一塊大的方木,整攢斗棋荷載都集中落在此斗上。坐斗分為平身科坐斗、連瓣坐斗、角柱科坐斗、柱頭科坐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坐斗
  • 屬性:古建築大木作構件
  • 別稱:大斗
坐斗的類型,平身科坐斗,連瓣坐斗,角柱科坐斗,柱頭科坐斗,相關概念——斗拱,相關名詞,

坐斗的類型

平身科坐斗

平身科坐斗安裝在兩柱之間的額枋或平板枋上,由暗銷固定。坐斗面闊方向寬為3斗口,縱深方向厚為3斗口或3.24斗口,高2斗口。斗的結構自上而下分為斗耳、斗腰、斗底三部分。斗耳占通高的2/5,即0.8斗口,斗腰占通高的1/5,即0.4斗口,斗底占通高的2/5,即0.8斗口,並在各側面高按0.8斗口,底面按0.4斗口做倒八字倒棱。清代是直線倒棱,宋代以前是向內曲線倒棱。斗的正面和側面正中按耳高各開一個刻口,十字相交。面闊方向正面刻口寬為1斗口,在正面的刻口內,還要留出鼻子,高為耳高的1/2,厚按0.4斗口。縱深方向坐斗居中刻口為1.24斗口或1.25斗口,兩側還要刻出墊棋板槽,深與寬各0.24斗口,用以安裝墊棋板。
平身科坐斗平身科坐斗

連瓣坐斗

連瓣坐斗的構成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坐斗組成的一個整體。在角柱科坐斗的檐面與山面各增加一個坐斗,並由一塊木料做成,構件上,各面也相應增加一列翹、昂、耍頭等構件,這樣它的體量便增加了,構件增加了,承載功能也就加強了。
連瓣坐斗連瓣坐斗

角柱科坐斗

角柱科坐斗用於廡殿式、顯山式以及具有四個坡面或四個坡面以上轉角的建築,安裝在角柱上或角柱頂端的搭交平板枋上,由暗銷固定。斗拱寬3斗口、厚3斗口或3.24口,高2斗口(連瓣斗例外)。角柱科坐斗共有三個刻口,除正、側兩個刻口外,還有一個45°的刻口。另外安裝在坐斗刻口內的正搭交構件具有雙重性,頭部在檐面是翹,尾部在山面就是拱;頭部在檐面是拱,尾部在山面就是翹。正心瓜拱厚為1.24斗口,翹厚為1斗口,所以檐面坐斗面闊方向的正面的刻口1斗口,與它相對應的山面進深方向的刻口為1.24斗口;檐面坐斗進深方向內側面刻口1.24斗口,與它相對應的山面面闊方向的正面刻口為1斗口;由於它要承托來自45°角的斜翹,所以還要刻一個斜刻口,寬為1.5斗口;另在正心瓜拱所在的一側要刻出0.24斗口的墊拱板槽。斗耳斗腰、斗底的比例及倒棱與平身科坐斗相同。
角柱科坐斗角柱科坐斗

柱頭科坐斗

柱頭科坐斗安裝在柱頭上或柱頭平板枋上,由暗銷固定。坐斗中與柱中在一條垂直線上。面闊方向正面寬4斗口,縱深方向厚3斗口或3.24斗口,高2斗口。面闊方向正面居中刻口2斗口,縱深方向居中刻口1.24斗口,兩側還要刻出墊拱板槽,深與寬各0.24斗口,用以安裝墊拱板。斗耳、斗腰、斗底高及倒棱皆與平身科坐斗相同。
柱頭科坐斗柱頭科坐斗

相關概念——斗拱

斗拱是中國建築中特有的構件,是屋頂與屋身立面的過渡,也是中國古代木構或仿木構建築中最有特點的部分。斗拱還是封建社會中森嚴等級制度的象徵和重要建築的尺度衡量標準,多用在較高級的官式建築和皇家建築中。據記載,斗拱的產生可追湖到周代末年,但直到秦代還都只有零星記載。漢代時,斗拱套用才多了起來,成為很多建築上的重要木構件。漢代時的斗拱不僅用來承托屋,還可以承托平座,結構功能是多方面的,是建築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過,斗拱組成構件的完備已是唐代時的事了。斗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拱及斜放的昂等構件組成。坐斗、棋、昂、翹、升、螞蚱頭、撐頭木、寶瓶、麻葉雲桁椀等都是斗拱的主要構件
斗拱斗拱
明朝以前,斗拱主要是作為結構構件存在,對建築的構架起著較為重要的承重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明代以後,斗拱的承重作用逐漸向裝飾性作用轉變,清代時,基本只作為裝飾件了,並且只有宮殿、廟宇等建築還在使用,以顯示皇家與神佛的威嚴與尊貴。

相關名詞

【斗】斗是指斗拱內承托拱與翹或昂相交處的斗形木塊。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為衡量建築尺度的標準。
【斗耳】斗口兩側凸起的部分。
【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斗底】斗下傾斜的部分。
【坐斗】坐斗是斗拱最下的斗,為全重量集中的點,亦稱大斗(如圖)。
坐斗坐斗
【大斗】大斗是斗拱一攢最下的斗,亦稱坐斗。
【十八斗】十八斗是指斗拱翹頭或昂頭上,承上一層拱與翹或昂的斗。
【溜金斗】溜金斗是後尾起秤桿的斗科。
【斗口】斗口是平身科斗拱坐斗上安翹或昂的口。
【斗底】斗底是斗的下部,占斗高五分之二
平盤斗】沒有斗耳的,常用於角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