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坎納達語
- 外文名:(Kannada language)
- 亦譯:建那陀語
- 語系:達羅毗荼語系
屬達羅毗荼語系,通行於印度西南部,是卡納塔克邦的官方語言。坎納達語有許多地域方言,至少有3種社會方言(婆羅門方言、非婆羅門方言和賤民方言),還有正式與非正式、文學...
坎納達語文學,印度南部坎納達語地區人民的語言文學。其文學始於公元6、7世紀。現知最早的文學作品是《詩王路》,產生於825年,它是一部詩學論文。10世紀起,盛行“...
達羅毗荼語系通常分為南部、中部和北部3個語族。達羅毗荼語系的語言主要是南印度的語言,其包括泰米爾語、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和坎納達語等。...
蓋拉斯,是一位印度坎納達語戲劇家,出生於上層婆羅門家庭,在英國接受的正規高等教育,受英國戲劇影響較大,但劇本仍能反映社會現實,有時還夾雜印度的神話傳說。...
索努·蘇德出生於1974年7月30日,他畢業於印度那格浦爾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以模特身份出道,曾演過幾十部不同語種的印度電影,包括印地語、泰盧固語、坎納達語、泰米爾...
德乾烏爾都語,坎納達語 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什葉派(1490-1552) 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遜尼派 (1552-1686) 歷代統治者優素福·阿迪勒沙阿(1490-1510) 伊斯梅爾·...
布德巴·K·V,印度坎納達語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出生在默萊納特一個農民家庭。受過高等教育,曾任大學教師。中學時代已試筆寫詩,開始用英文,後改用民族語言。第...
班加羅爾,位於印度南部,在坎納達語中,是“煮豆村”的意思。它現有人口約330萬,是印度第五大城市。這裡環境優美,有“花園城市”之稱。比“花園城市”稱號更有名...
1949-1953年擔任用英語、印地語和其他印度地方語言—康卡尼語和坎納達語出版的社會黨和工會刊物的編輯和主編。1949-1950年在南卡納拉、1950-1958年在孟買和馬哈...
南方形式則發展成僧伽羅語、泰盧固語、坎納達語等文字以及帕那瓦文字。後者形成其他多種文字的基礎,包括泰米爾語和馬拉雅拉姆語、許多東南亞文字(例如那些用來書寫...
迦爾那德,印度坎納達語戲劇家,他從西方戲劇和印度傳統戲劇以及民間文學中吸收營養,取材於印度史詩和神話故事,寫出了《迅行王》、《赫耶沃德納》等,受到印度文壇矚目...
本伯,印度坎納達語詩人。據說出生在902年,其父篤信耆那教。他寫的第一本詩集《本伯印度》闡述了其父的思想。詩人用很短時間就寫出了《最初往世書》,以詩歌的...
拉德納格勒沃爾尼,印度坎納達語詩人。當時有“坎納達布穀鳥”之美稱。據說出生在穆德比德萊地區一個耆那教徒家庭,父親信仰誠篤。他卻在老師教導下成為瑜珈能手,受到...
提倡文學藝術,本人也是學者,曾用坎納達語寫《詩王之道》,宮廷中有許多印度教、耆那教的作家。阿拉伯商人稱他為世界四大名王之一,與中國,巴格達和君士坦丁堡的統治...
雅克莎迦那 印度西海岸卡納塔卡地方的文學和戲劇傳統,由梵語戲劇傳統發展而來,並受到坎納達語文學很大的影響。雅克莎迦那戲劇缺乏古典戲劇的典型的複雜手勢和眼神語言,...
與其北鄰卡納塔克(Karnataka)邦使用的坎納達語(Kannada)非常相似。巴達加人分為6個根據宗教儀式畫分的族內婚群體。上層兩個群體是素食者,最低一層為其他5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