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布斯撞擊坑(Cabeus)是月球正面距南極約100公里的一座環形山,其名稱取自十六世紀義大利耶穌會哲學家、神學家、工程師暨數學家尼可羅·卡貝奧(1586年-1650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坎布斯撞擊坑一名首次出現於1651年喬萬尼·里喬利發表的《新天文大成》中,當時他啟用了該名字,但將它指給了另一座隕石坑-的牛頓環形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坎布斯撞擊坑
- 外文名:Cabeus
- 別名:卡比厄斯
- 緯度:85.33°S
- 經度:42.13°W
- 直徑:100.58 km
- 深度:2.859 ㎞
- 月面坐標:日出時45°
- 命名來源:尼可羅·卡貝奧
概況,揮發物,觀測衛星,
概況
該隕坑西側靠近小隕坑伊本·巴哲、西北毗鄰更大的德里加爾斯基環形山、牛頓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偏北、東側坐落了馬拉柏特環形山、而它的東南和西南分別矗立了霍沃思環形山和舒梅克環形山。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85.33°S 42.13°E,直徑100.58公里,深度2.859公里。
從地球上只能斜看到坎布斯撞擊坑,它幾乎一直處於沒有陽光的深暗陰影中。隕坑大部分地區每個月球日平均只有四分之一的時間照射到太陽的陽光,內側壁約為三分之一時間,但坑底西部則處於永久黑夜中。因此,即使月球軌道上的探測器也無法看到它更多的細節。該隕坑外觀呈多邊形狀,因存續時間長而被後續的撞擊嚴重侵蝕,坑壁已磨損且嶙峋不齊,部分地區則完全消失,沿邊緣坐落了許多不同尺寸的撞擊坑,只有南北二側坑壁保存相對較完整。隕坑內側壁坡度約為10-15°,坑內地表崎嶇不平,靠西南偏南內壁坐落了一座直徑10-11公里的小隕坑,坑底中央伸展著一道小山脊。
揮發物
美國月球探勘者飛船曾對月球南極地區進行過探測,檢測到氫的存在,氫的可能來源包括貯存在彗星和隕石中的水、太陽風或月表釋氣。該隕坑大範圍的永夜區溫度低於100K(−173°C),這可能使坑底表面或淺層的水冰得以保存數十億年而沒有升華。
觀測衛星
2009年6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了隕石坑探測器-月球坑觀測和感測衛星(LCROSS)以調查月球南極是否存在水。2009年9月28日,卡比厄斯環形山取代了原定的衛星坑卡比厄斯 A被選定為探測器的撞擊目標。這一變更是在分析其它月球探測器所收集最新數據的基礎上作出的,這些數據表明卡比厄斯環形山釋出的氫濃度應該比卡比厄斯A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