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和村位於太陽鄉西北4公里處,地處平川,海拔472米。相傳一千多年前,有一姓李的首領在此屯軍備戰,取名屯軍村。民國14年村人為避“軍屯”之嫌,且盼國泰民安,又取“天時·地利·人和”之意,更名為均和村。因村中陳姓居半數之多,當地人們又稱為“陳家莊”太陽鄉均和村有4個居民組,1980人,土地面積3800畝,深井11眼,汽校和內配廠座落在本村,有蜜棗加工企業35戶,產值達500多萬元。均和支村委一班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鄉黨委的部署,結合本村實際,辦村民辦了幾件實實在在的好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均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太陽鄉
- 面積:3800畝
- 人口:1980人
基礎設施,文化教育,地圖信息,
基礎設施
村內蓄水的老水塔由於年久失修,漏水嚴重,全村賴以生存的蓄水井井壁塌方,基本報廢,村民用水問題成了當務之急。支村委一班人認真克服各種困難,上太原、下運城,籌資15萬元,建起了水塔、蓄水池,又籌資5萬元更換了全村的自來水管,並給各家安裝了水錶,徹底解決了民眾用水問題。村民們對支村委一班人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的為民作風讚不絕口。
支村委借村村硬化,改善村容村貌號召的東風,打勝了一切拓寬道路,硬化街道的硬仗。從拆除房屋、占用地皮到資金籌措,支村委一班人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經過一年的奮戰,共投資40餘萬元拓寬硬化全村街道1萬餘平方米。在拓寬硬化街道的同時,為了繁榮本村經濟為,為蜜棗加工業帶來了交通便利。本村又投資15萬元,增修環村公路2000米,使村里交通暢通無阻,為均和村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文化教育
抓教育為本支村委一班人把教育下一代,狠抓教學質量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他們積極改善教學條件,解決學校存在的問題,關心教師切身利益,建立了教師灶房,解決了教師吃飯問題,並想方設法及時足額為教師發放工資,使他們安心工作。該村還為學校安裝了電腦,使學生接受正規化、高質量的教育,提高了教學質量。
地圖信息
地址:運城市稷山縣
![地圖信息](/img/6/fb8/807399ca570035e9b77489e1b283.jpg)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