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英都鎮良山村,總建築面積約5500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

坂埔古厝坂建築群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頂點金、棋盤厝、在中堂、若蓮居、思源居、康美居、存善堂、順興居、含章堂、封君祠、近賢堂、德美居、箭樓居等13幢建築組成,磚石木構築。坂埔古厝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優秀代表作,雖部分修繕,仍保存清代的建築樣式。白石牆裙,紅磚砌壁,運用平雕、透雕、圓雕等多種技法。部分民居立面以閩南傳統“出磚入石”營造技法砌築牆面,美觀且具有地方特色。坂埔古厝為研究聚落建築空間格局營造提供了實物資料,不僅是典型的閩南地區傳統建築,也是重要的涉僑建築,同時也是一部閩南民眾奮鬥與繁榮的發展史,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2019年10月,坂埔古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坂埔古厝
  •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鎮良山村
  • 所處時代:清朝
  • 占地面積:約 60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330-3-133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歷史文化,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坂埔古厝建築群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
2017年,泉州市人民政府撥出城鄉石結構房屋改造專項資金105萬元,用於坂埔古厝規劃編制、保護性修繕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居住環境改善等工作。
2018年,英都良山村委託清華大學海峽研究院編制了《南安市英都鎮良山村坂埔保護與發展規劃》,對良山村內的傳統歷史要素進行了全面的調研梳理,針對性提出歷史文化保護措施與發展方向。

建築格局

坂埔古厝建築群總體保存較好,背山、面田、臨河,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約5500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規模不等的三開間、五開間二落或三落大厝,院落帶有單邊或雙邊護厝,屋面為燕尾硬山、懸山式,屋架以穿斗式為主,局部抬梁結構,建築類型包括民居、祠堂等,具有閩南典型建築風格。現存頂點金、棋盤厝、箭樓居、在中堂、若蓮居、思源居、康美居、存善堂、順興居、含章堂、封君祠、近賢堂、德美居等十三座大厝。這些建築東西以箭樓居、在中堂、下點金、若蓮居組成橫線,南北以思源居、康美居、存善堂、順興居、含章堂、封君祠、近賢堂等多座建築為組成豎線,中以思源居為交點組成“曲尺”造型;南北以箭樓居、在中堂、下點金、若蓮居四座建築組成為“箭”形,東西以頂點金、康美居、思源居等建築為弧形的“弓”,以思源居為弓、箭的交點組成“弓箭”布局造型。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建築群

主要建築

頂點金
頂點金,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築面積約577平方米。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前廳、天井、大廳。前落,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五檁帶前廊。建築雕刻精美,題材多樣。櫃檯腳、地牛作獸蹄形,對看牆磚雕飾瓶、鼎紋飾,檻牆上方中垛飾八仙人物圖案,大門兩側中垛飾螭虎團爐紋木雕,檐下吊筒、雀替雕刻手法、線條流暢。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頂點金
前廳後為天井,呈長方形,花崗岩條石鋪設。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穿斗式木構架,進深六檁帶前廊。過天井為大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前廊後軒。主建築左右兩側為護厝。護厝為卷棚硬山頂,五開間,進深七檁,採用硬山擱檁做法。厝前有長方形埕,以條石為砛,中鋪石,兩旁鋪紅磚。埕前有長方形水池。頂點金布局工整,紅磚白石,雕樑畫棟,充分體現了泉州地區古建築巧、美、秀、雅的風格。
棋盤厝
棋盤厝,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二進三落帶後書房,建築面積約303平方米。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棋盤厝
中軸線上依次為前廳、前天井、中廳、後天井、後廳。前後落中間的豎長方形天井,猶如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天井兩側的廂房以此為軸線,對稱排列。
在中堂
在中堂,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兩進三落五開間單側帶護厝,建築面積約742平方米。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下廳、前天井、中廳、後天井、後廳。下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七檁。下廳後為前天井,呈長方形,花崗岩條石鋪設。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在中堂
前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廂房一間,穿斗式木構架,進深七檁。前天井後為中廳,硬山頂,穿斗式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九檁,雕飾精美。中廳後為後天井,花崗岩條石鋪設,後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廂房一間,穿斗式木構架,進深六檁。後天井後為後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七檁。護厝位於北側,由院牆分為前後兩院,前院三間,後院五間,建築為卷棚硬山頂,進深七檁,採用硬山擱檁式。
若蓮居
若蓮居,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二進三落五開間帶單護厝,建築面積約568平方米。主體建築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石,穿斗式木構架,硬山式屋頂,灰瓦屋面,燕尾屋脊,脊角上翹。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若蓮居
若蓮居主建築中軸線依次為下廳、前天井、中廳、後天井、後廳。下廳,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外牆立面以規則六邊形石板和紅磚砌築,中設花格窗和直欞窗。大門內凹作“凹壽”式,石質門檻,木質門框。前天井呈長方形,條石鋪設。前天井左右兩側各有廂房一間,進深七檁。中落面闊五間,進深十檁,前廊後軒,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中落明間為大廳,兩側為次間、稍間。中、後落中為後天井。過後天井即為後落,現面闊三間,進深五檁,檁擱置於實體牆上。主建築東側連護厝,共有四間,進深七檁,採用硬山擱檁式,卷棚硬山頂。建築前有長方形禾坪。
思源居
思源居,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帶單護厝,建築面積約252平方米。主建築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牆,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脊角上翹,曲勢優美。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思源居
思源居主建築中軸線上自東北朝西南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前落、後落中為天井,天井呈長方形,以紅磚人字砌鋪設。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進深六檁,檁擱置於實體牆上。後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帶前廊,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主建築東側連護厝。護厝,亂石砌築牆裙,紅磚牆面,共四間,進深五檁,卷棚硬山頂。
康美居
康美居,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築面積約514平方米。主建築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牆,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康美居
康美居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前落、後落中為天井,天井呈長方形,以紅磚鋪設。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進深七檁,硬山擱檁式。後落面闊五間,進深八檁,前廊後軒,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主建築兩側連有護厝。兩側護厝各有五間,進深八檁,卷棚硬山頂。
存善堂
存善堂,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建築面積約191平方米。主建築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牆,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存善堂
存善堂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前落、後落中為天井,天井呈長方形,以紅磚人字砌鋪設。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進深六檁,硬山擱檁式。踏上條石鋪設的台明即為後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
順興居
順興居,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帶單護厝,建築面積約339平方米。主建築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牆,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順興居
順興居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前落、後落中為天井,天井呈長方形,以紅磚人字砌鋪設。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進深七檁,硬山擱檁式。踏上條石鋪設的台明即為後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主建筑西北側連有護厝。護厝由亂石砌築牆裙,土坯牆面,共五間,進深七檁,卷棚硬山頂。
含章堂
含章堂,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建築面積約268平方米。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含章堂
含章堂主體建築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牆,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前落、後落中為天井,天井呈長方形,以紅磚人字砌鋪設。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進深七檁,檁擱置於實體牆上。踏上條石鋪設的台明即為後落,面闊五間,進深九檁,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
封君祠
封君祠,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建築面積約254平方米。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封君祠
封君祠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大廳。踏上石台階即為步口廊,斗拱承托出檐,吊筒、雀替雕刻精美。大門門檻、門框、門簪為石質。進石框大門即為門廳,面闊五間,進深六檁帶前廊,抬梁式木構架,屋頂為懸山式,燕尾脊。門廳、大廳中為天井,天井呈長方形,中間鋪設條石,兩旁鋪設紅磚。天井兩側為迴廊,進深四檁,抬梁式木構架。踏上條石鋪設的台明即為大廳,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前廊後軒,抬梁式木結構,懸山頂,燕尾脊。封君祠,燕尾脊,白牆紅磚,特別是石塊、紅磚混砌形成的“出磚入石”牆面,獨具閩南傳統建築風格。
近賢堂
近賢堂,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建築面積約216平方米。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近賢堂
近賢堂主建築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牆,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前落、後落中為天井,天井呈長方形,以青磚鋪設。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進深六檁,採用硬山擱檁式。後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
德美居
德美居,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二進三落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築面積約806平方米。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德美居
德美居主建築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石,穿斗式木構架,硬山式屋頂,灰瓦屋面,燕尾屋脊,脊角上翹。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下廳、前天井、中廳、後天井、後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外牆立面以規則六邊形石板和紅磚砌築,中設花格窗和直欞窗。大門內凹作“凹壽”式,石質門檻,木質門框。前、中落中為前天井,天井呈長方形,條石鋪設。前天井左右兩側為廂房,進深六檁。中落面闊五間,進深九檁,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中、後落中為後天井。後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進深六檁。後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檁擱置於實體牆上。主建築兩側連護厝,每側九間,進深六檁,卷棚硬山頂。
箭樓居
箭樓居,建於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兩進三落五開間,建築面積約482平方米。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箭樓居
箭樓居主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下廳、前天井、中廳、後天井、後廳。下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七檁。下廳後為前天井,呈長方形,花崗岩條石鋪設。前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廂房一間,穿斗式木構架,進深七檁。前天井後為中廳,硬山頂,穿斗式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九檁,雕飾精美。中廳後為後天井,花崗岩條石鋪設,後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廂房一間,穿斗式木構架,進深六檁。後天井後為後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七檁。

歷史文化

建造歷史
坂埔洪光乘之子洪開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科鄉試,高中舉人,又遇大挑,恩授廣東嘉應州正堂。在任期間,忠君愛民,和睦鄉紳,興修水利,發展農耕,政績頗豐。父以子貴,聖上嘉獎,敕封其父洪光乘儒林郎、嘉應州司馬,並追贈已故祖父洪承雅儒林郎。洪開泰之父洪光乘被當地人稱為“封君公”。因人口增加,居住空間有限,洪開泰、洪光乘父子遂建造如弓如曲布局的十三座民居。

文物遺存

牌匾
頂點金大廳中間翹頭桌上方懸掛“拿督斯里”(愛國僑胞洪恭蘭先生獲馬來西亞聯邦表彰的稱號)“太平紳士”(澳大利亞聯邦總督頒發給洪恭蘭之子洪永裕)“公共服務星章勛條”(新加坡政府頒給洪恭蘭先生)三塊牌匾,彰顯翁山洪氏族人在海外取得的成就。
坂埔古厝
牌匾

文物價值

坂埔古厝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優秀代表作,兩百多年歷史,雖部分修繕,仍保存清代的建築樣式。白石牆裙,紅磚砌壁,運用平雕、透雕、圓雕等多種技法。部分民居立面以閩南傳統“出磚入石”營造技法砌築牆面,美觀且具有地方特色。
坂埔古厝
頂點金雀替和木雕
坂埔古厝是閩南民眾生活居住、聚落格局布置的重要範例。十三座大厝互相毗鄰,總體呈曲尺形布局,背山、面田、臨河,布局合理,體現了古人布局營建的智慧。建築的選址及朝向講究,建築群及周邊的山、水、田構成有機的整體,村莊以坂埔古厝為中心點,建築向四周擴散,整個村落空間自然流暢,動靜相宜。
坂埔古厝見證了坂埔洪氏族人的繁榮發展,是聯繫海外華僑的重要紐帶。坂埔古厝是在乾隆年間,由翁山洪氏的第三代族人遷居建設,延續已二十五代。坂埔古厝見證了洪氏族人兩百多年的歷史,是清代洪氏族人繁榮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每座建築命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見證了洪氏族人崇文的思想理念,記載了一部完整的族人奮鬥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坂埔古厝也是聯繫海內外僑胞的重要紐帶。
坂埔古厝為研究聚落建築空間格局營造提供了實物資料,不僅是典型的閩南地區傳統建築,也是重要的涉僑建築,同時也是一部閩南民眾奮鬥與繁榮的發展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坂埔古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坂埔古厝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英都鎮良山村。
英都坂埔古厝-頂點金大厝

交通信息

自駕:自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坂埔古厝,路程約24.4千米,用時約42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