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煎,中醫方劑名。出自《顱囟經》卷上。主治小兒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乾。
基本介紹
- 名稱:地黃煎
- 別名:乾地黃煎
- 出處:《顱囟經》卷上
- 組成:生地黃汁、酥、生薑汁、蜜各、鹿角膠
- 主治:小兒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乾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使用注意,附註,附方,
組成
生地黃汁五兩,酥、生薑汁、蜜各一兩,鹿角膠半兩。
用法用量
先將地黃汁安鍋內,慢火煎,手不住攪,約五六沸,下酥,又五六沸,下蜜,次下膠,又下薑汁,慢火煎,候如稀餳即住火。每食後兩度共與一匙頭。
主治
小兒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乾。
使用注意
忌毒物。
附註
本方方名,《證治準繩·幼科》引作“乾地黃煎”。
附方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搗取自然汁)二合,生薑汁四合,白蜜四合
用法:上以珀銅鍋內相和,慢火煎令稀稠得所如餳,以乾珀瓶內盛。每服一匙頭,空腹熱酒調下。產後十日內,吃三二服甚良。以臘月修合貯之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功用:產後調養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汁三升,酥二升,蜜三升,棗膏二升.髓一升(牛、羊皆得用),杏仁一升(湯浸,去皮尖,研用之),生薑汁一升,天門冬十兩(去心),麥門冬六兩(去心),黃芪八兩(銼),紫菀六兩(去苗土),桔梗五兩(去蘆頭),甘草八兩(炙微赤,銼),五味子八兩,百部六兩,狗脊七兩,丹參八兩,牛膝十兩(去苗),杜仲十兩(去皴皮),防風七兩(去蘆頭),地骨皮十兩,桑根白皮十兩,桂心六兩,羌活六兩,肉蓯蓉十兩(酒浸,去皺皮),白茯苓十兩,薏苡仁十兩
用法:天門冬以下二十味銼細,以水七斗,煎取三斗,絞去滓,和地黃汁、生薑汁等,綿濾,納於銅鍋中,以微火煎之,三分減二,即下酥、蜜、髓及大棗、杏仁等相和,以重湯煎,以物不住手攪之,可如稀餳即止,以瓷瓶貯之。每服一匙,以溫酒調下,一日三次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功用:大補益,養命延年,駐顏不老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研取汁)一斤,白蜜五兩 馬牙消(細研)三兩
用法:先將地黃汁及蜜入於石鍋內,慢火熬成膏,去火,次下馬牙消,攪令勻,用瓷盒盛。每服抄一杏核大,含咽津;冷水調下亦得。不拘時候
主治:咽喉腫痛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功用:祛熱毒,利胸膈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汁一中盞,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黃牛髓六兩,阿膠三兩(搗研,炒令黃燥,為末),生薑汁一合,薯蕷二兩(末),酥四兩,蜜四兩
用法:上用石鍋子納一處,以慢火熬成膏,收於瓷器中。每服一茶匙,以溫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主治:骨蒸肺痿,咳嗽,咽喉胸膈乾痛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搗絞取汁)一斤,牛酥一斤,白蜜二斤
用法:上先以慢火煎地黃汁減半,納牛酥更煎,良久,次下蜜,攪令勻,候稀稠得所,於瓷器中盛。每服半匙,空心、午時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
主治:精極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功用:填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