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臨界震級之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陳曉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臨界震級之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曉非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地震臨界震級之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陳曉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地震臨界震級之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陳曉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根據前人對地震學和地震地質的觀測證據,結合我們在震源動力學理論研究進展,我們提出了地震臨界震級模型。該模型可以統一、合理地解釋以往獨...
臨界震級,地震學術語,將震級m,距離r以及地震動誤差ε三個隨機量視為一“體”在場址地震動峰值給定條件下,首先引入了臨界震級,臨界距離和臨界誤差的概念 將震級m,距離r以及地震動誤差ε三個隨機量視為一“體”在場址地震動峰值...
震級上限,地震危險性機率分析中,地震帶或潛在震源區內可能發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級極限值。 與地震活動有關的地質構造。通常按照研究內容和角度的不同,將地震構造分為全球地震構造、區域地震構造、震源構造及工程地震構造。全球地震構造 主...
最大地震是指適合於一個地區特定設計所能承受的震級上限,屬於地震地質學術語。詞語概況 學科:地震地質學 詞目:最大地震 相關研究 全球有科學記錄以來震級最高的地震為9.5級,於1960年發生在智利南部瓦爾迪維亞。但智利、英國等國科學...
地震級簡稱震級,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震級最初是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於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亞地方性地震時提出的,中國最早在夏桀52年(公元前1767年)就有地震記載。中國科學家張衡早在公元132年就發明了世界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由...
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發展歷史 里氏地震規模最早是在1935年由兩位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裡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共同制定的。此標度原先僅是為了研究美國加州地區發生的地震而...
里氏震級並沒有規定上限或下限。現代精密的地震儀經常記錄到規模為負數的地震。由於當初設計芮氏規模時所使用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的限制,近震規模 ML 若大於約6.8或觀測點距離震中超過約600千米便不適用。後來研究人員提議了一些...
第3章地震活動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套用研究 3.1引言 3.2地震目錄完整性定量分析方法與套用 3.2.1震級—序號法 3.2.2定量的多參數方法 3.3沿斷裂帶b值等參數的掃描與填圖方法及其套用 3.3.1沿斷裂帶b值等參數的填圖方法與套用 ...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幾乎所有的破壞性地震屬於構造地震。已記錄到的最大構造地震震級為8.9級(智利,1960年5月22日)。發生原因 地震成因是地震學科中的一個重大課題。有如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等。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
1、吳利軍,陳正位,李函谷,等. 大地震前體應變臨震異常現象[J].震災防禦技術,2015,10(1):151-162.2、吳利軍,馮瓊松,張波.體應變地震波最大振幅與地震震級和震中距的統計關係探討[J].震災防禦技術,2016,11(3):592-...
1975年,赫爾曼(R.B.Herrmann)提出了針對地方震的持續時間震級計算公式。1977年,持續時間震級得到學術承認,被列入中國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觀測業務手冊》。計算方式 地震持續時間震級的基本關係式為 ,即1975年赫爾曼提出的...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讓預測受災區人們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可將地震預報分為5 個階段,即: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
震級度量 要求以一個統一的標度來度量地震大小,是現代地震學研究中的重要問題。無論是對地震災害的評定、地震預測的研究,還是作為基礎研究的地震震源參數測定,都應當有一個均一的標度來表述地震規模。1935年,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
本項目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對淺源大地震超剪下破裂機理開展進一步深入研究,重點探討:(1)超剪下破裂地震是否存在一臨界斷層埋深? (2)超剪下破裂地震是否存在一臨界震級? (3)走滑-傾滑混合型地震能否發生超剪下破裂? (4)地表沉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