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損失評估

地震災害損失評估

當破壞性地震發生時,為儘快獲取準確震災信息,給政府進行抗震救災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以贏得時間迅速穩定社會秩序,有效減輕地震影響造成的損失,按規定的時間和要求完成地震災害損失初評估、總評估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災害損失評估
  • 對象:死亡人數、受傷人數
  • 部門: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負責
  • 特點:破壞狀況評估
定義,方法,

定義

地震災害損失評估由國家或省級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負責,國家或省級防震減災主管部門指派的地震現場評估工作組進行,評估組成員應由有評估工作經驗或經過專業培訓的技術人員組成,並依靠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會同有關部門共同進行。
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包括人員傷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建築物破壞狀況評估。
人員傷亡情況包括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無家可歸人數。
經濟損失是指地震及其場地災害、次生災害造成的建築物和其他工程結構、設施、設備、財物等破壞而引起的經濟損失。
建築物破壞狀況評估是根據地震的烈度影響場分布以及建築物類型(高層建築物、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多層砌體建築物、單層建築物、其他建築物),分析計算地震所造成的建築物破壞情況。

方法

以前較常用的地震災害快速評估方法主要依據對地震波的監測計算得到地震的地理位置、震級與震源的深度,依據經驗估計出災區的範圍,根據地震信息與所掌握的 災區建築物、人口分布、經濟總量等統計資料,估算建築物的破壞情況、直接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情況等。這種評估方式被稱為盲估,由於所確定的災區範圍不準確,相應所統計的建築物、人口數量也不準確,另外對災區背景情況(人口分布、建築物分布情況)的掌握程度及其準確性低。
運用GIS技術和公里格網數據處理技術,進行快速震害評估不僅能在災區電子地圖上直觀方便地劃定災區範圍,而且能非常容易地計算出災區在不同烈度圈內的面積或比率,對於地市級、區縣級、鄉鎮級的評估切換方便損失的評估統計,可以避免傳統盲估的缺陷。
運用GIS技術進行快速震害評估的技術流程是:
首先地震觸發啟動評估,根據地震三要素計算當前地震烈度分布,繪製地震烈度影響場,結合災區的基礎數據,相較於傳統的災害估計,對於地震災區的影響範圍能夠得到更加直觀與清晰觀察結果;
根據災區覆蓋面積下的建築物統計數據,以及不同結構的建築物的易損性矩陣,結合地震烈度的劃分區域,分析統計建築物在完好、輕微破壞、中等破壞、嚴重破壞與毀壞這個五個級別下的損失率。
再根據災區的人口密度地形要素等基礎數據,結合建築物的破壞情況的計算結果,對人員傷亡情況進行評估計算;最後根據建築物的損毀情況與人員傷亡情況,結合災區的經濟總量分布,對建築物破壞經濟損失以及直接經濟損失等進行評估統計。
公里格網數據處理技術:
公里格網數據分布處理技術是目前較為成熟先進、精度更高的一種數據分布技術,它可以將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的數據轉變為以公里格網(1KM*1KM)為單位,避免了行政區劃分割造成的數據分配錯誤,從而保證了災情快速評估結果的有效性。在震後人口、經濟、建築物總面積、建築物不同結構類型面積的損失評估等方面的套用尤其有效。
公里格網數據處理技術的套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使用時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充分體現轄區專題數據的內部差異,對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區域統計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GIS技術的運用和公里格網數據處理技術的套用,使得震後災害估計的準確性已有了顯見的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