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動區簡稱“地震區”,是指地震活動特點相似且地震地質構造一致的地區。地震區帶劃分中的一級單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活動區
- 簡稱:地震區
- 指代:地震特點相似地震地質一致的地區
- 特點:空間相對集中、時間特徵有相似性
地震活動區簡稱“地震區”,是指地震活動特點相似且地震地質構造一致的地區。地震區帶劃分中的一級單元。
描述地震活動強弱程度的地震活動度方法,研究了內蒙古地區1970年以來中強地震的分布特徵和活動規律。...
區域地震活動性是指一定區域內一定時期的地震活動特性,包括地震的時間、空間分布特點和地震頻度、地震強度的變化。研究地震活動性,主要是根據地震觀測系統測定的(或...
dì zhèn qū 地震活動頻繁而強烈的區域稱為地震區。我國現有6個地震區,分別是天山地震區、青藏地震區、華北地震區、東北地震區、華南地震區及台灣地震區。 地震...
背景地震活動性是指地震發生在時間、空間和強度上的規律性。對地震活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其未來的活動進行預測。識別關鍵設施關鍵設施是指在地震中被破壞,在震後產生...
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裡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此外...
地震危險區劃是以地震區、帶為單元進行分析、研究的。它是在綜合分析出各地震區、帶未來百年內地震活動的趨勢及各級地震強度、次數後,根據區、帶內各類強度地震發生...
新疆地震區,有五大地震帶,是我國多震省區之一,雖然地震頻度高、震級大、範圍廣,但多數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因此,儘管震區強烈地震比較多,也...
我國的地震活動十分廣泛,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其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有6級以上強震發生,其中1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發生過7級以上大震,約占全國省(直轄...
以熱水及礦水的水文地球化學場為主要標誌,以構造格局和構造活動性、歷史地震活動規律為主要劃分依據,再結合地球物理場、地溫場及區域地層的組合分布狀況,進行了地震...
華北地震區,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
描繪這種區劃的地圖稱為地震區域劃分圖。例如,早在蘇聯以可能發生的最大地震烈度為標誌劃分Ⅸ、Ⅷ、Ⅶ、Ⅵ度和Ⅵ度以下等區域;日本按地震活動性強弱劃分為 A,B,...
震空區是指地震孕育過程中,由小震所包圍或部分包圍的、處於斷裂活動構造帶上的無震區域。...
地震烈度區劃以烈度大小為指標對一個地區從某一目的出發進行區域劃分稱地震烈度...我國幾個地震活動較為強烈的地區是:青藏高原和雲南、四川西部,華北太行山和京津...
地震區路線,是在地震基本烈度達到規定設防烈度地區布設的道路路線。公路設防烈度規定為≥7度。路線走向和主要控制點要儘量避開設防地段,選擇影響範圍較小和程度較...
《東亞大陸大三角地震區地震活動性概要》是2012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政祥等。該書描述了東亞大陸大三角地震區及其分區的構造、動力學背景陽地震活動性。...
是作者繼《福州市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專著出版後,又一部反映我國城市活動斷層探測理論、方法和套用技術的專著,它在許多方面在方法套用和理論研究上更深入。
地震構造區劃主要研究某一地區地震活動與該區地質構造特徵及與新構造運動之間的關係。與一般的區域構造研究不同,區域地震構造的研究,在時間上突出研究該區地質歷史的...
“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興都庫什山、西崑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
地震平靜區(seismicallyquietarea),處於地震平靜期的某個地震帶或地區。華北地震區地震平靜幕持續時間的變化。發現在每個地震活動期里地震平靜幕的持續時間以非線性...
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裡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此外...
“大型逆沖區”地震是世界上最大級別的地震,它發生在“俯衝帶”。當地球的一個構造板塊俯衝到另一塊下面時,就會形成俯衝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