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構造帶(seismic-tectonic zone)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構造帶
- 外文名:seismic-tectonic zone
- 所屬學科:地質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地震構造帶(seismic-tectonic zone)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地地球上主要有三處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洋脊地震帶(大洋嶺地震帶)。地震帶基本上在板塊交界處,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帶常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不過,地震...
地震構造帶 地震構造帶(seismic-tectonic zone)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地質學名詞》第一版。
造成四川汶川7.8級大地震的原因就是穿過汶川、茂縣和北川等地區的龍門山斷裂活動,它是青藏高原東界的一段,也是中國南北地震構造帶的組成部分。不同看法 長期以來有人認為在中國大約東經102°~106°之間,有一條南北貫穿全國中部地區的...
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大的板塊有六個,它們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板塊。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大板塊的邊界上,一...
據此認為,牟——即構造帶的平移活動時代為白堊紀晚期及其以後。新構造期以來,除其中的桃村斷裂有過活動外,其它斷裂活動均不明顯。沿此帶歷史上未記載有破壞性地震發生,只有嶗山地區的劈石口1506年的434級地震是發生在育黎斷裂的南段...
現代弱震亦沿該帶頻繁密集活動,近幾年來在青州、鄒平、博興一帶有感地震時有發生。未來研究 該構造帶與北東、北北東向其它構造帶相交匯的部位附近,都是破壞性地震多發地段,並且成為未來破壞性地震的潛在震源,該構造帶的存在將在...
西藏中部地震帶--其構造的活動與地震十分強烈和明顯,活動構造類型主要有西藏活動構造系、喜馬拉雅邊界翹起帶和岡底斯斷塊翹起帶,地震活動主要受西藏活動構造帶控制。簡介 地震活動主要受西藏活動構造帶控制,其次受喜馬拉雅邊界翹起帶和岡底...
政和—海豐地震構造帶東以泉州—汕頭地震構造帶為鄰,西面大致以政和西—南平東—尤溪—大田—漳平—龍巖東連線為界。往北進入浙江麗水等地,西南延入廣東大埔、海豐一帶。該地震構造帶以政和—海豐斷裂帶為主體。政和—海豐斷裂帶總體...
地震分布區 地震主要分布在環太平洋帶,阿爾比斯—喜馬拉雅帶,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上。總的來說,地震主要發生在洋脊和裂谷、海溝、轉換斷層和大陸內部的古古板塊邊緣等構造活動帶。主要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
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爆發了罕見的汶川地震。地震帶分布圖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地震活動...
④研究大地震的孕育與發生同一些具體構造形式之間的關係。例如,不同方向構造帶的複合,共軛剪下斷裂的交叉等。工程地震構造 主要是將地震構造的研究成果套用於工程地震危險性評價及地震區劃等工作,以及解決重大工程建設中所遇到的地震構造...
如環太平洋帶和地中海帶分別為太平洋—非洲波系和北冰洋—南極洲波系的兩個大圓構造帶,均系差異運動最大的斷裂帶,又是最活躍的火山帶和頻率最高、震級最強的地震帶。地殼波浪系統 地殼波浪系統(crustal wave system)是指地殼中由於...
地震之所以發生,是由於某一個構造帶的局部或者全部,甚至整個構造體系的活動。因此,需調查研究構造體系的活動性,鑑定它們的活動程度,以探測潛在的地震危險區。大地構造單元 不同大地構造單元交接的地帶是容易發生強震的地帶,如地台和地槽...
孫士鋐在看完記者提供的發帖人繪製的“中國地震直線地圖”後表示,地震分布確實呈帶狀和線性分布,和地質構造有關係。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板塊的邊界上,一部分發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帶上。我國大陸中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地質構造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