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應可預測

地震應可預測

許先生的《地震應可預測》文集,反映了他為地震監測預報探索60年來的奮鬥歷程。文集內容包括地震活動性圖像分析、地震預測物理基礎、重點地區地震預測實踐、預測效能評估、地震預測發展戰略等方面的重要學術思想和科研成果,這些學術思想和科研成果對推進中國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探索和實踐做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地震應可預測
  • 作者:許紹燮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2-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本書目錄,

基本信息

版 次:1
頁 數:395
字 數:772000
印刷時間:2011-12-1
開 本:大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2839598

內容簡介

地震預測預報探索和實踐一直是中國地震科學和防震減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地震局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建民同志十分重視地震預測預報工作及許先生文集的出版,並應邀以2010年度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上重要講話的一部分作為文集的代序。這篇由局長親自撰寫的講話稿全面反映了中國地震局黨組對地震監測預報探索與實踐的思考。

本書目錄

地震應可預測
地震發震大尺度結構
地震發生與日月運行之關聯
從汶川地震震前現象認識其發震動力應具有的大尺度與深層次性
我國當代20世紀前後的強震系列似可表示為1556年華縣始發強震後繼系列的異相鏡像(系列重現)——1556年華縣大地震450周年紀念會發言
大尺度地層內的分層運動
高震級地震預測需求大尺度視野——唐山地震預測為何不易到位
17世紀初泉州—瓊山大震組群發生的相關性與構造特徵
地層大尺度運動的一次記錄
菱形地震活動性圖像與地層屈曲
地震預報發展戰略在於創新
探索地震預報
強地震活動的大尺度特徵距離
強震是大尺度構造活動的產物
以物理模型為基礎的機率性地震預報方案
地震學分析預報方法程式指南
地震活動與構造屈曲
地震預報能力評分
相關性地震活動的跨越式分布與地殼屈曲
地震應可預測
地震發震大尺度結構
地震發生與日月運行之關聯
從汶川地震震前現象認識其發震動力應具有的大尺度與深層次性
大尺度地層內的分層運動
高震級地震預測需求大尺度視野——唐山地震預測為何不易到位
地震預報之魅力——紀念周恩來總理號召開展地震預報研究與邢台地震40周年
震兆平靜的再認識——海城地震30周年有感於經驗性地震預報的議論
17世紀初泉州—瓊山大震組群發生的相關性與構造特徵
地層大尺度運動的一次記錄
菱形地震活動性圖像與地層屈曲
地震預報發展戰略在於創新
探索地震預報
強地震活動的大尺度特徵距離
強震是大尺度構造活動的產物
以物理模型為基礎的機率性地震預報方案
地震學分析預報方法程式指南
地震活動與構造屈曲
地震預報能力評分
相關性地震活動的跨越式分布與地殼屈曲seismotectonic implication of seismicity pattern
從兩次溧陽地震認識地震現象的相似性
地震活動性圖像
the foreshock sequence of the february 4,1975,haicheng eaahquake(m=7.3)
海城地震前震系列與震群——兼論前震系列在地震預報中的一種功能
seismicity patterns in china
北京地區地震活動的構造特徵
北京周圍地區地震的分布特點與地殼屈曲
海城地震の地震活勤の特徵
震兆組預報方法小結
震兆分析一例
附錄一地震預報研究應調整思路和策略——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談大尺度地層運動的啟示
附錄二地震應可預測——許紹燮院士昨回家鄉作報告
附錄三地震應可預測——許紹燮院士故鄉說地震
附錄四探索地震預報尚需關注“天外來客”——中國地震局許紹燮院士談探索地震預報需調整思路
附錄五地震發生具有時間結構
附錄六地震預報之探索
附錄七中國工程科學(2006年第8卷第6期封面)
許紹燮院士論著部分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