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地震學會地震觀測技術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是中國地震觀測技術科技期刊、中國地震局核心期刊。

據2018年11月《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官網顯示,第五屆編輯委員會有3名顧問、49名委員。

據2018年11月1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共出版文獻4371篇、總被下載156199次、總被引10455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390、(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45。據2018年11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共載文2964篇,基金論文1598篇,被引量為6272、下載量為33985,2015年影響因子為0.2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 外文名稱: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 語言:中文
  • 類別:地質學、地球物理學
  • 主管單位:中國地震局
  • 主辦單位: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地震學會地震觀測技術專業委員會
  • 編輯單位:《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80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11-2327/P
  • 國際刊號:1003-3246
  • 屬性: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
  • 編輯部地址:北京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5號
  • 現任主編:修濟剛
歷史沿革,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辦刊成果,出版發行,收錄情況,影響因子,榮譽表彰,文化傳統,形象標識,辦刊宗旨,用稿原則,期刊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社會評價,

歷史沿革

1979年,中國面臨地震和地磁資料要進行國際交換的任務,需要全面地提高中國地震和地磁台站的觀測資料的質量。由於“文革”的影響,台站觀測質量全面下降。
1980年,當時的地球所九室主任曲克信同志,創辦了《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成立了編輯部。
1986年,陳培善任主編以後,針對該刊當時出現的主要問題(主要是不能按期出版,刊物出版質量差;編輯部內部分工不清,責任不明)進行了一些整頓改組工作。
1988年,該刊增加了台站綜合管理欄目。
1990年開始,辦刊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辦刊普遍出現兩大困難,一是經費短缺,二是稿源不足。主編和編輯部的同志採取了縮短出版周期、擴大稿源等措施,並且在1994年與中國地震學會地震觀測技術專業委員會商定,該刊變成兩家合辦刊物。
2014年12月,正式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主要刊載地震學、地磁學、地電學、重力學、地球物理觀測技術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震儀器設計原理;實驗方法;地震台網布局;台站儀器標定;台站技術革新;計算機數據處理方法和各種技術在地震學地磁學中的套用。
該刊設有地震學、地磁學、重力學、地球物理觀測技術、地震儀器設計原理、實驗方法、地震區網布局、計算機數據處理等欄目,讀者對象主要是直接從事國際地震地磁資料交換的觀測、分析、資料彙編與解釋的廣大科技人員和從事地球物理專業、從事觀測工作的科技人員。

人員編制

據2018年11月《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官網顯示,第五屆編輯委員會有3名顧問、49名委員,設主編1人、執行主編1人、副主編5人、編輯部主任1人。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第五屆編輯委員會委員
顧問
陳運泰(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顒(中國科學院院士)、許紹燮(中國工程院院士)
委員
王子影
王洪體
孔令昌
劉瑞豐
莊燦濤
許紹燮
許健生
朱元清
朱小毅
呂金水
陰朝民
李瑞芬
李友博
李強
李大輝
李海亮
李正媛
吳忠良
吳建平
吳榮輝
吳書貴
吳敏
宋彥雲
陳運泰
陳顒
陳華靜
陳培善
陳曉非
陳棋福
楊冬梅
楊建思
楊大克
張東寧
鄭重
周公威
周振安
孟曉春
修濟剛
高孟潭
高偉
姜立新
徐平
黃志斌
崔慶谷
雷強
蔡亞先
滕雲田
薛峰
薛兵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11月1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共出版文獻4371篇。
據2018年11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共載文2964篇,基金論文1598篇。
年度總文獻量(據2018年11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年度總文獻量(據2018年11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

收錄情況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1989年被國家科委定為中國自然科學1217種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被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及高校圖書館收錄為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影響因子

據2018年11月1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總被下載156199次、總被引10455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390、(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45。
據2018年11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被引量為6272、下載量為33985;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來源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24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4861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第201名。

榮譽表彰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曾獲得中國地震局第二屆期刊優秀獎;1996年,在國家地震局系統的期刊評比中被評為優秀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的封面題字由已故地震學家李善邦先生撰寫。
刊名刊名

辦刊宗旨

面向基層,面向台站,通過該刊全面提高台站工作人員和基層工作同志的業務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用稿原則

必須未在其他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發表過。不接受“一稿多投”文章,如發現該類投稿,將通知作者單位和對方期刊。原創性論文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地球物理領域基礎理論或套用研究的最新成果。
(2)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有創新(新思路、新方法、新認識、新發現等)。
(3)對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領域或/和相關領域的研究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期刊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
修濟剛
執行副主編
李瑞芬
副主編
陰朝民、莊燦濤、高孟潭、劉瑞豐、薛兵
編輯部主任
高偉

歷任領導

姓名任職時間
曲克信
1980年
陳培善
1986年

社會評價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的創辦, 是基於對地球物理基礎性工作——地震和地磁觀測及資料的分析與解釋工作的重要性的關注。該刊創辦20 年來, 為地震地磁台站的建設、特別是觀測分析人員的培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運泰)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在於它的旗幟作用、親和作用、催化劑作用和橋樑作用。它的歷史功績永存。依靠它,辦好它並服務於地震、地磁國際交換和台站管理,已經不是一般學術期刊,或文章載體與學術園地所比的。(中國地震局副局長劉成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