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帶分布圖(地震分布圖)

中國地震帶分布圖

地震分布圖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地震帶分布圖是用來表示中國各地地震易發程度的分布圖。從2004年開始,中國已經開始在人口集中的21個大城市進行了地層活動斷層帶的研究,並且將研究成果繪製成圖。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中國地震帶主要劃分為華北地震區、青藏高原地震區、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華南地震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震帶分布圖
  • 類型:地震帶分布圖
  • 對象中國
  • 出現2004年
分布區域,華北,青藏高原,新疆,華南,分布規律,研究項目,

分布區域

華北

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
  • 據統計,該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2、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向南延到天津東南,經濟南東邊達宿州一帶。是對京、津、唐地區威脅最大的地震帶。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4、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1739年寧夏銀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本地震帶內,歷史地震記載始於公元849年,由於歷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4.7級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級地震9次;8級地震1次。

青藏高原

  • 包括興都庫什山、西崑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就是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地震區域內)、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裡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新疆

  • 也是我國兩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這裡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儘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中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

華南

  • 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這裡歷史上曾發生過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地震和1605年海南瓊山7.5級地震以及1918年廣東南澳7.3級地震。但從1919年到2015年的90多年間,無顯著破壞性地震發生。

分布規律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律。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周期性現象。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部能量的80%。
中國地處世界上兩個最大地震集中發生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在中國發生的地震又多又強,其絕大多數又是發生在大陸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內。因此,中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也是蒙受地震災害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
影響中國的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台灣地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影響地區的主要代表,而四川、西藏、雲南等中國西部地區受歐亞地震帶影響較多,這些地區成為地震頻發區。
從2004年開始,中國已經開始在人口集中的21個大城市進行了地層活動斷層帶的研究,並且將研究成果繪製成圖。研究顯示,中國至少有495個地震斷裂帶,截止2015年所研究出的地震斷層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國內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帶將被全部勾畫出來,那個時候可根據這個圖表有效地建立預防地震的措施。

研究項目

2004年6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地震活動斷層探測技術系統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開始實施,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是該項目首席專家。 項目選擇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瀋陽等內地的21個大城市進行了探測研究。該項目於2008年4月順利完成,已基本查明了21個城市及其鄰區的主要斷層的分布、最新活動性和發震危險性,特別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廣州、瀋陽、銀川、青島等城市的其中80條斷層的活動性。
中國地震局於2000年提出了《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試圖通過對部分大中城市進行活動斷層鑑定和地震危險性評價,為國土資源的規劃、利用和建設提供科學依據。該項目針對天津的天津斷裂和滄東斷裂進行了探測,經過科學探測並確定天津無活動斷層後,為天津生態城規劃項目提供了重要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