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預警關鍵技術方法研究與示範

《地質災害預警關鍵技術方法研究與示範》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巫山縣地質環境監測站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王洪德,高幼龍,張青,薛星橋,張俊義,高新平,陳中富,李曉春,楊秀元,李剛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質災害預警關鍵技術方法研究與示範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巫山縣地質環境監測站
  • 主要完成人:王洪德,高幼龍,張青,薛星橋,張俊義,高新平,陳中富,李曉春,楊秀元,李剛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0003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0-2-2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對於眾多的地質災害,若逐一加以治理,能力、財力和時間上均不允許,實施監測預警工程,可有效監控地質災害的變形動態。 2003年本項目實施以來,針對我國與歐美已開發國家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領域的差距,以解決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為出發點,在重慶市巫山縣建立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示範站,通過示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引進、消化了高精度GPS、固定式鑽孔傾斜儀、BOTDR(布里淵光時域反射感測技術)等一批高新監測技術方法,並在示範站成功套用。 2、研製開發了TDR(時間域反射技術)、孔隙水壓力監測儀、滑坡地下水微流速監測儀、地溫與氡氣監測儀、監測數據採集傳輸儀等一批適用於地質災害監測且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儀器,極大地豐富了地質災害監測技術方法體系。 3、解決了監測數據實時採集、傳輸、處理、發布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依託GPRS無線通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及Internet網路技術實現了實時化監測的目標,將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 4、建立了具可移植性、擴展性的數據自動採集、傳輸、處理與發布平台,為我國地質災害防禦體系建設提供了方法、設備及技術等方面強有力的支撐。 5、依靠先進的實時監測預警系統,我們和眾多監測單位一起為巫山移民新縣城撐起了一把保護傘,使得當地居民能夠在“遍地滑坡”的環境下安居樂業,弱化恐惶心理;地方政府能夠及時應對災害事件,提前做出決策,保證了社會的穩定發展。 6、取得了300多萬組完整、連續的監測數據,掌握了監測對象(向家溝滑坡、玉皇閣崩滑體、四道溝鄧家屋場滑坡、殘聯滑坡、巫山國賓酒店前橋、巴東縣沿江一號、三號橋)的變形發展趨勢,為其穩定性分析和治理工程效果評價提供了基礎依據。7、作為國際交流、科研、試驗與教學基地,取得了較高的知名度和社會效益。在示範站建設運行過程中培養了一批地質災害專業監測技術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