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形體

地貌形體是指地球表面形形色色的高低起伏的各個局部的(長、寬、高、地面坡度等形態要素組合構成的)空間實體狀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表起伏單元。按照地貌發育發展過程,地貌形體可分為原生的地貌形體和次生的地貌形體,前者指直接由地球內動力作用造成的地表起伏形體單元,未受到地球外動力的強烈破壞,保持原有的整體性形態,,例如高原、平原、火山錐等;後者指地球外動力對原生地貌“破壞一一侵蝕剝蝕和覆蓋”所塑造的地貌形體,侵蝕剝蝕殘餘的形體(如山地、丘陵)、蝕空的形體(如谷地、溶洞)和鬆散碎屑物沉積和堆積成的形體(如洪積扇、沙島)。千姿百態、千奇萬異的地貌景觀是地球動力、物質、時間的產物。

構成地貌形體的最基本的形態指標:一是高度,即絕對(海拔)高度與相對高度,二是底平面形狀與底平面面積;三是地表面的傾斜方位與傾斜程度(坡向與坡度)。高度是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形體分類及其等級劃分的基本數量指標。地貌形體底面形態及其面積(規模)是地貌分區及區劃的基本依據。地表面的傾斜程度則是坡地分等分級的主要指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