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共生(lichenism)是2019年發布的植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衣共生
- 外文名:lichenism
- 所屬學科: 植物學
- 公布時間:2019年
- 屬性:植物學名詞
地衣共生(lichenism)是2019年發布的植物學名詞。
地衣(Lichenes)是藻類和真菌共生的複合體。由於菌、藻長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無論在形態上、結構上、生理上和遺傳上都形成一個單獨的固定的有機體,所以把地衣當作一個獨立一門看待。本門植物約有500屬,25,000餘種。多數地衣是喜光植物,要求新鮮空氣,不耐大氣污染,因此,大城市及工業區很少有地衣生長。但...
地衣共生 地衣共生(lichenism)是2019年發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 地衣型真菌和共生光合生物的共生關係。出處 《植物學名詞》第二版。
地衣共生菌 地衣共生菌(mycobiont)是2012年發布的經貿名詞。定義 地衣中與藻類共生的真菌。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地衣]共生菌 [地衣]共生菌(mycobiont)是201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 地衣中與藻類或藍細菌共生的地衣型真菌。出處 《植物學名詞》 (第二版)
互利共生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兩者分開以後都不能獨立生活。簡介 例如,地衣就是真菌和苔蘚植物的共生體,地衣靠真菌的菌絲吸收養料,靠苔蘚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如果把地衣中的真菌和苔蘚植物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再比如白蟻和腸內鞭毛蟲的關係,也是一種互利共生關係。白蟻以木材為食,但是它本身...
地衣,是由微觀的綠藻或藍藻與絲狀的真菌群叢組成的共生生物。很多人以為是植物,其實是錯誤的。共生體中藻類和真菌各自分工,藻類負責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營養,而真菌負責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地衣的外部形狀由真菌形成,因此根據真菌來命名。真菌通常組成地衣軀體的大部分,但是在絲狀的和凝膠狀的地衣中並非如此。地衣中的真菌...
《地衣共生系統中地衣細菌群落結構及其功能研究》是依託山東師範大學,由司紅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地衣共生系統中除了共生真菌、光合共生物以外,還包括為地衣體提供氮素營養的非光合共生細菌(地衣細菌)。我們的前期研究首次證明了共生真菌以累積次生代謝產物為共生細菌提供碳源...
地衣是一類特殊的生物有機體,它不是單一的植物體,是由一種真菌和一種藻高度結合的共生複合體。組成地衣的真菌絕大多數為子囊菌亞門的真菌,少數為擔子菌亞門的真菌。組成地衣的藻類是藍藻和綠藻。藍藻中常見如念珠藻屬(Nostoc),綠藻如共球藻屬(Tre bouxia)、桔色藻屬(Trentepophlia)。參與地衣的真菌是...
地衣是一類由真菌與綠藻或藍藻共生形成的具有特殊結構的共生複合體,這種特殊的共生性使地衣產生了結構獨特且種類多樣的次生代謝產物。縮酚酸類及其衍生物為地衣共生體所特有的化學成分,其中許多化合物顯示了良好的抗真菌活性。三萜酸類也是地衣中含量豐富的成分,部分化合物經實驗證明可顯著增強氟康唑對白色念珠菌耐藥株...
傘形地衣臍菇 傘形地衣臍菇(Lichenomphallia umbellifera)分布於我國北方,該菌與地衣共生。傘形地衣臍菇(Lichenomphallia umbellifera)呈傘狀,與地衣共生是它最大的特徵,該菌可食用。
地衣螽斯(俗稱地衣蟈蟈)(lichen katydid)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顧名思義,地衣螽斯善於把自己偽裝成地衣的樣子,以適應環境。地衣(lichen)是真菌和光合生物(綠藻或藍細菌)之間穩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聯合體,真菌是主要成員,其形態及後代的繁殖均依靠真菌。螽斯,俗稱為蟈蟈,無脊椎動物,昆蟲類,一般指...
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又分兼性與專性,兼性互利共生是共生雙方離開彼此後並不會死亡(如菌根,鱷魚和鳥,清潔魚,昆蟲和花等),專性互利共生的有(地衣,白蟻與披髮蟲)。共生的形式有許多種。有的共生生物需要藉助共生關係來維繫生命,這屬於專性共生(obligatesymbiosis)。有的共生關係只是提高了共生生物的生存幾率,...
地衣藻胞 地衣藻胞(lichen-gonidium)是2019年發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 地衣植物體內,作為共生者的藻類細胞的聚集體。“gonidium”是地衣藻胞的早期術語。出處 《植物學名詞》第二版。
對地衣共生木質進行深入的探討,這在生物學上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在醫藥方面,松蘿酸、地衣硬酸以及地衣二酚的多種縮合物,在抗革蘭氏陽性細菌、尤其是在抗結核桿菌方面具有極高的活性。歐洲許多國家普遍使用地衣抗生素治療新鮮的創傷和表面化膿性傷口。地衣抗生素對於結核性淋巴腺炎、靜脈曲張性和營養性潰瘍、外傷性骨髓...
北方氈狀地衣生長在陡坡的樹幹及樹枝上。在香脂冷杉很多時可以見到它們,另外有時也會長在黑雲衫、白雲杉、北美紅楓或山紙皮樺上。它們不會正接長在樹皮上,很多時都與Frullania asagrayana這種苔有關。北方氈狀地衣每年可以生長11-14毫米,其種群橫跨達30年。共生的偽枝藻屬光合生物令它們對酸雨及其他污染物特別...
共生光合生物 共生光合生物(photobiont)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 與地衣型真菌共生形成地衣的共生藻類和共生藍細菌的總稱。出處 《植物學名詞》第二版。
異層地衣heteromerous lichen可識別藻胞層的一種地衣。多數是在表面下的一層,但偶有上下兩層的(Solorina)。簡介 地衣(Lichenes)是藻類和真菌共生的複合體。由於菌、藻長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無論在形態上、結構上、生理上和遺傳上都形成一個單獨的固定的有機體,所以把地衣當作一個獨立一門看待。葉狀地衣的...
核菌地衣 核菌地衣(pyrenolichen)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共生真菌為核菌的地衣。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 (第二版)
盤菌地衣 盤菌地衣(discolichen)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共生真菌為盤菌的地衣。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共生藻 共生藻(phycobiont)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出自《植物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與地衣型真菌共生形成地衣的藻類。出處 《植物學名詞》第二版。
在地衣類中還含有異地衣多糖和泡衣多糖(Pustulan)等多糖。異地衣多糖比地衣多糖的水溶性強,可溶於冷水中,是和地衣多糖結構類似的D-葡聚糖。α-1,3鍵和α-1,4錘以3∶2之比成直鏈結構,聚合度為42—44,泡衣多糖是以β-1,6鏈結合的D-葡聚糖。這些地衣多糖被認為是藻菌共生體的產物,它是地衣化學...
異養的相對是自養(Autotroph );植物基本上都是自養,動物基本上都是異養。異養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種方式。反義詞:自養 例如:浮遊動物(AKA:zooplankton)、菌類等等 方式 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兩者分開以後都不能獨立生活。例如,地衣就是真菌和藻類植物的共生體,地衣靠真菌的菌絲吸收...
黃綠地圖衣是一種生長在空氣污染低的山區岩石上的地衣。由微觀的綠藻或藍藻與絲狀的真菌群叢組成的共生生物。共生體中藻類和真菌各自分工,藻類負責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營養,而真菌負責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地衣的外部形狀由真菌形成,因此根據真菌來命名。真菌通常組成地衣軀體的大部分,黃綠地圖衣的每個地衣接壤是由直徑在1....
mycobiont,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地衣共生菌”。單詞用法 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mycobiont /ˌmaɪkəʊˈbaɪɒnt/ 1.N the fungal constituent of a lichen 地衣共生菌 [botany] → compare phycobiont 短語搭配 mycobiont t 地衣共生菌 mycobiont subatances 共生菌化學物質 ...
作為共生者的藻類細胞的聚集體。生殖胞 gonidium 二者混同在一起的稱混層地衣;形成特定層(生殖胞層)的稱異層地衣。後者有時為雙層(solorina),一般綠藻類(Pleurococcus palmella,鏈瘤藻)或藍藻類(Nostoc)比較多。與菌類的共生者相對應,而此時的藻類稱為藻個體(phyco-biont),各自也進行分開培養。
裂髓樹花,地衣營養價值較高,內含多種胺基酸、礦物質,且鈣含量之高是蔬菜中少見的。相關資料 地衣【lichen】是真菌和光合生物之間穩定而又互利的聯合體,真菌是主要成員。另一種定義把地衣看作是一類專化性的特殊真菌,在菌絲的包圍下,與以水為還原劑的低等光合生物共生,並不同程度地形成多種特殊的原始生物體...
是一種有大型葉狀體的葉狀地衣,有時個體甚至超過1米。裂片10厘米長,6厘米寬。潮濕時具有海帶明亮的綠色,乾燥時顯得蒼白並有黑煙的綠色。上表面與小衣癭覆蓋,共同有大型的子囊盤。 地衣共生菌(子囊菌)包括大量的菌體、藻成分,構成的結構的體積只有3%-5%。有光合成員膠球藻屬的綠色藻類,藍綠色的念珠藻屬的...
據《中國地衣植物圖鑑》(吳金陵編著)記載,我國常見的石蕊屬地衣有30種。包括杯狀地衣(cup lichen)、馴鹿苔(reindeer moss)和紅果石蕊(British soldiers)等。形態特徵 地衣 作 為一類 重要的共生生物,初生地衣體殼狀至鱗片狀,水平擴展,宿存或早期消失。次生地衣體(又稱果柄、假果柄或子器柄)從初生地衣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