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

位於昆明市拓東路南側的昆明市博物館(原古幢公園)內,有一座寬敞明亮的大廳,正中屹立著被譽為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珍品的大理國經幢。因所此地為過去的地藏寺舊址,故名“地藏寺經幢”,是大理國(公元937-1253年)布燮(官名)袁豆光為超度鄯闡侯高觀音之子高明生所造。大理國經幢又名“地藏寺石幢”或“梵文經幢”,俗稱“古幢”,後來地藏寺倒塌,古幢長期埋沒地下。1919年古幢從地藏寺廢墟出土。雕刻精緻,線條鮮明細膩,形象惟妙惟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藏寺經幢
  • 來自:雕刻藝術品
  • 時期:古代
  • 又名:大理國經幢
古幢,藝術價值,獨創性,造像體量,形狀,佛學魅力,《造幢記》,歷史,今日,

古幢

古幢為方錐形石幢,幢由五段紫砂石精雕細刻而成,通高6.5米,幢體呈七層八面,寶塔形,層級間有界檐。在基座與第一層之間的界檐上,以漢字直行楷書鐫刻有《造幢經》及《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等多篇經文。第一層四大天王像身後,以梵文(也有學者說應為古藏文)陰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外,整個幢身層次分明地雕滿佛教密宗佛、菩薩、天王、力士、鬼奴及地藏儲神像共300尊,大像高約1米,小像不足3厘米,比例協調,刀法遒勁,線條流暢,造形生動優美,備受國內外推崇讚譽,素有“滇中藝術極品”之稱,實為中國絕無僅有之藝術傑作。作為我國古代石雕藝術工藝品之藝術瑰寶,受到了政府有關文化文物保護管理部門的重視與關注。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保護、文化、觀賞價值,是我國民族宗教史、文化史、佛教藝術史、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佛學研究極其珍貴的文物史料。
地藏寺經幢

藝術價值

獨創性

對古幢的藝術價值,曾有學者從多方面闡述評價。一是它的獨創性。經幢在唐代之前,原為在神壇佛像前立桿為柱,頂上掛如意寶珠,並以絲帛製成傘狀物作為裝飾,上寫經文、咒語,以示對亡靈的超度,招引眾生不為罪孽所侵。唐初,佛教信徒開始用石刻代替絲帛作幢,但照規矩只刻經文、咒、願,而沒有佛、菩薩的造像。而地藏寺經幢卻以三百尊佛神雕像布滿全幢,又以四天王足踏“鬼奴”的造像,形象地表現了佛率眾生降伏魔眾的情況。尤其是第一層浮雕四大天王,前三王各足踏鬼奴二名,一鬼奴右手挽蛇,肌肉隆突,一鬼奴手戴鐐銬,面目猙獰;毗沙門天王獨踏三鬼奴,居中者名“地王”,用雙手各托天王一足,顯示出降服後特有的忠誠與力量,令人遐想……

造像體量

二是造像體量上別具一格。其它地方的佛教雕塑,都是以大小而區別尊卑的,即大佛塑大像,小佛塑小像。而地藏寺經幢卻一反此貫例,整個幢體量最大的是天王,其次是力士,再次是菩薩,最小為佛和脅侍,來了個尊卑大倒置。對此,世人也有另外一種解釋,如王海濤先生在其《古幢釋神》一文中寫道:按佛教須彌山規制,由大海而天空,浩渺宇宙,層層上升,將三百尊佛神一一加以詮釋,至第七層,也四面四龕,龕內主神結跏而坐,螺髻,四臂……龕外四周也是此神端坐,以示其四面八方無所不在。身後是二菩薩脅侍,四天王護法。此神為誰?能高居經幢最高一層之上?答曰:“此幢全名‘佛頂尊神寶幢’,此神就是大名鼎鼎的尊勝佛母!尊勝佛母就是尊勝如來,也就是釋迦牟尼的密教化身。”

形狀

地藏寺經幢介於塔幢之間的形狀,使它產生出了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全幢雖呈寶塔形,但由下至上各層之間是不等距的。根據需要安排層級間的距離,又運用四方形、八方形、圓形交替組合,在變化中求統一,統一中謀變化,繁而不亂,組合有序,顯示了古人高超的美學思考和藝術技巧。

佛學魅力

當然,在科學倡明的二十一世紀之今日,我們景仰此幢,看重的是其藝術和歷史價值!然而,面對這立體神壇所表現出的佛世界的森嚴等級與龐大的體系,仍然令人不能不陡然而生敬畏之意。或許,這就是佛學的藝術震撼力所在。

《造幢記》

對於這樣一種幾近完美的藝術神品,惟一令人感到遺憾和不解的是在其“造幢記”中,竟沒有建造年月的標識記載。古幢偉大的製作藝術家,只能默默地消失在歷史的蒼煙落照中,不為世人所知。
《造幢記》共62行,每行10字,連題頭共623個字,主要記述了大理國鄯闡侯高明生的功業,從高明生去世後布燮袁斗光如何忠於高氏,輔助幼主高生世轉危為安,“澄於驚波,淨於讒霧”的事跡。從題頭還可知道,造幢記乃“皇都大佛頂寺都知天下四眾洞明儒釋慈濟大師段進全”所撰。這慈濟大師,《滇釋記》卷一宋釋條有記:“慈濟和尚,大理人”。“皇都”即大理,二者所記相符,但仍然無法確定造幢的具體年月。不過,學者們參考了有關史籍和其它碑碣,大致推算出了造幢的時間和年代。

歷史

公元763年(唐朝廣德元年),南詔王閣邏風率大軍東巡,置安寧城監。越三年,命其子風迦異築拓東城。公元781年,改拓東為鄯闡。公元937年,南詔滅,大理國立,有大功於大理國的白蠻貴族高方被封為“岳侯”。巨橋(今滇池南岸地區)成為高氏領地。公元1063年,高方後代高智昇平定楊允賢判亂,立下大功,被晉升為鄯闡侯,高氏一族從此成為整個滇池地區的世襲統治者。此後的100多年間,高氏數次由鄯闡起兵平息朝中反叛,屢立大功於大理國段氏。公元1094年,段正明為君不振,被高升泰取而代之,改國號為“大中國”。高升泰在位二年,臨終前遺命其子高泰明還政於段氏,高泰明哪裡肯依,父命照抗,仍緊握權柄不放,段氏僅擁虛位而已。高氏不僅盡操權柄,並且還將其子孫分封各地,高明量一支分封楚雄以西,高明清一支分封鄯闡(昆明)。當傳到第八代鄯闡侯高明生時,鄯闡府城規模,僅次於皇都府城大理,號稱“東都”、“別都”,滇池地區成為與洱海地區平分秋色的“州國”。高明生與屬下也以君臣相稱,且與段氏國王一樣設定布燮(相國)。大約在公元1160年(宋高宗紹興卅年),高明生傳位高升世,是為第九代鄯闡侯。地藏寺經幢,便是在此之後不久所造。距今至少九百年左右的歷史。
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與中央政府的關係雖時疏時密,時好時壞,但云南與中原地區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卻始終不斷,各族人民在滇池地區和洱海地區創造了多元融合的燦爛文化,地藏寺經幢,便是一個傑出的標誌和極好的物證。
古幢藏身的地藏寺,原系大理國時期四川和尚永照、雲召和尚所建。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道真和尚重修,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毀於兵災,經幢裸露於殘牆斷壁之中。以後由於金汁河河水泛濫,經幢被河水衝擊的污泥所掩埋,直到民國八年(1919年)經幢從原地出土,得到有識之士的修整。1923年,昆明市政當局在地藏寺原址上修建了古幢公園,豎鐵柵欄對經幢加以保護,供人參觀。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古幢公園進行了重修,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那場社會動亂中,古幢公園被一些工廠、單位所占用。
中國改革開放後,古幢的價值得到了政府文化部門和文物管理部門高度重視,1982年2月24日,古幢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昆明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決定搬遷古幢公園內的工廠,在古幢公園內建蓋昆明市博物館,對古幢加以重點保護。但當時因工廠搬遷困難重重,所以,幾經周折,昆明市博物館於1997年9月20日始完成一期工程的對外開放!

今日

如今,“地藏寺經幢”被昆明市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加以特別保護,呈放在該館正面寬闊明亮的大廳之中。在鋼架的屋頂下,古幢熠熠生輝,穩定、莊嚴、肅穆地放射著歷史的光芒,在廿一世紀新的世紀千年里,吸引著千千萬萬個遊人驚奇的目光……
昆明市博物館(古幢公園舊址)與600年道教文化歷史積澱的昆明真慶觀隔著拓東路呈對角狀遙遙相望,道教文化與佛教文化共處一地,相映成趣,共鑄佛、道歷史文化的輝煌。佛、道二家,相輔相成,交相輝映,“狀元樓”在中間襯托出雲南最經典的近代文化人的文化級別之最,金汁河流淌著忽必烈征滇、賽典赤治滇的歷史文化樂章,河堤上殘留的幾株元代古柏,默默地向世人傾訴著昆明的世事滄桑、歷史演變、社會進程……地藏寺經幢,被周遭濃濃的歷史文化氛圍所滋潤,所涵養,所烘托,越發顯現出稀世罕見的昆明古佛文化的精湛藝術和深邃的文化底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