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莓子,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黃果懸鉤子Rubus xanthocarpus Bur.et Franch.的根。分布於陝西、甘肅、安徽、四川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火爛眼,目赤腫痛,瘡瘍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地莓子
- 別稱:黃帽子、黃刺兒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薔薇科
- 屬:懸鉤子屬
- 種:黃果懸鉤子
- 分布區域:陝西、甘肅、安徽、四川等地
- 採收時間:春、秋季
-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酸,性微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風火爛眼,目赤腫痛,瘡瘍腫毒。
相關配伍
1、治結膜炎,瞼緣炎:(地莓子)鮮品適量,煎水熏洗。(《陝西中草藥》)
2、治無名腫毒:(地莓子)鮮品適量,搗爛外敷。(《陝西中草藥》)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採集加工
春、秋季挖根,除去莖葉及細根,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黃果懸鉤子,又名黃莓子、莓子刺。半灌木狀多年生草本。莖葡匐或向上,高30-50cm。小枝具棱,疏生基部膨大的小皮刺。葉互生;葉柄和葉軸散生皮刺;小葉3枚,有時5枚,長圓形,稀卵狀披針形,頂生小葉長5-10cm,寬1.5-3cm,基部常有2淺裂片,側生小葉長寬為頂生小葉之半,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兩面無毛,下面脈上有刺。花1-4朵成傘房狀花序,花梗疏生皮刺;花白色,直徑1-2.5cm;萼裂片外面密生細刺,內面有毛。聚合果扁球形或半圓形,直徑1-1.2cm,橘黃色。花期5-6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3200m的山坡、路旁、林緣、林中或山溝石礫灘地。分布於陝西、甘肅、安徽、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陝西中草藥》:“消炎止痛。主治結膜炎,瞼緣炎,無名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