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艽兒漿水面是一道菜品,主料是新鮮的漿水和麵條等,配料是地艽、芹菜等,調料是適量的清油、辣椒、蔥花等,通過煮製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艽兒漿水面
- 主要食材:漿水面
- 口味:酸
- 稱號:隴上一絕
簡介,製作方法,
簡介
隴上名士王元先生《漿水面戲詠》贊曰:"清暑憑漿水,炎清胃自和。面長嘴嚼耐,芹美品評多。濺齒酸含透,沁心凍不呵。加餐終日飽,味比秀才何"。通渭地艽兒漿水面,堪稱隴上一絕也。
製作方法
漿水和麵條是製作漿水面的兩大原料。另外,需"地艽"(jiao,草本植物,花紫色,根可入藥)等佐料。漿水的製作過程,是先把洗淨的芹菜、苜蓿菜、苦苣菜、灰灰菜、旱蘿蔔、包心菜、小白菜或土豆等選其一、二種,切(鑔)成條狀,在沸水中煮至七成熟後,潷(擋住渣滓或泡著的東西,把液體倒出)去菜水,倒入潔淨的缸中,另加清麵湯,再加入適量的酸菜腳子(酸菜菌種),蓋嚴缸口、經兩天左右時間發酵而成。其中以芹菜和苦苣酸菜為最佳。稠的稱酸菜,稀的叫漿水,清冽芳香,可調味消暑,是通渭人儲菜、吃菜的主要方式。麵條是手工擀的,講究"薄擀細切"。和面時加適量鹼面,一塊碗大的麵疙瘩反覆揉搓,擀製成薄而均勻的面張,稍晾後撒上薄薄的一層"面薄",折成三指寬的一疊,用刀切成細長的麵條,輕輕抖散,鬆鬆地放在擀板上。另外,一般家庭中都有夏天在田埂採擷曬乾的地艽,用它熗漿水最佳。其它地方用蔥,唯通渭農村用"地艽",其味十分上口。
漿水面製作過程是:在燒熱的鍋中倒入少許清油,油"滾"時加入地艽和少許辣椒為佐料,隨即倒入盛好的漿水,煮沸後(有的把漿水燒到半開也可,但以沸為佳)再加上少量碎菜(蔥花)和適量食鹽。如只有一鍋,可將熗好的漿水倒入盆中,再燒水下飯。如有兩口鍋,可在另一口鍋中燒水將麵條煮熟,撈入碗中,澆上晾涼的漿水,一碗清冽酸香、筋道爽口的漿水面便做成了。條件好的家庭在下飯前還炒一兩個質量好一點的佐菜,一般家庭則炒一盤洋芋絲,在多數家庭只習慣於準備一、兩個"下菜"(小碟鹹菜),如鹹韭菜、鹹青辣子、鹹黃蘿蔔條等。
盛夏炎炎,吃一碗漿水面,可使人神清氣爽,精力旺盛;外出幹活或出門遠行,吃一碗漿水面,可使人終日不渴,體力頓增;春節食葷膩味,吃一碗漿水面,可使人腸胃清爽,渾身舒坦。據專家臨床驗證,漿水對治療高血壓、心臟病、腸胃病和泌尿系統的一些疾病,療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