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社會解紛機制研究:以中國明清兩代為中心》是2009年12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會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緣社會解紛機制研究:以中國明清兩代為中心
- 作者:陳會林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 頁數:493 頁
- 定價:40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2035596
《地緣社會解紛機制研究:以中國明清兩代為中心》是2009年12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會林。
《地緣社會解紛機制研究:以中國明清兩代為中心》是2009年12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會林。內容簡介古代中國社會或傳統中國社會,是一個非常不同於歐洲大陸的社會。古代中國社會有著自己特殊的政治機理。具體說來...
馮玉軍,男,1971年出生,甘肅靖遠人,漢族,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掛職)。中國人民大學法律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法治評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朝陽法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社會轉型與法治研究中心...
第一代閩商離鄉背井、出洋謀生其實與福建土地貧瘠、地少人多有關。至少在宋元時期,福州莆田閩東南等沿海一帶男兒就視出洋為正途。宋元時期,享譽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由福建商人開創的﹔明清之際,鄭氏海商集團又建立起縱橫東亞、東南亞的海上商業王國。如今,在遍布全球的海外華僑華人中,閩籍人士達1000多萬,...
中國朝鮮族和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同宗同源,擁有包括服飾在內共同的傳統文化。歷史沿革 朝鮮族是由相鄰的朝鮮半島陸續遷入、定居東北地區而逐漸形成的中國跨境民族之一。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早在明末清初,有一部分朝鮮族的祖先就已定居在中國華北、東北境內。如河北省青龍縣塔溝及遼寧省蓋縣朴家溝村姓朴的朝鮮族,...
漆,可以稱為是華夏文明重要的文明創造。古代的器物幾乎“無漆不髹”,髹漆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堅固於質”,而後“光彩於文”,明清時的中國漆藝更是發展到 “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⑴的程度。這反映了漆藝從功能性到藝術性發展的演變趨勢。一 生漆號稱“塗料之王”,生漆的良好物理性能使它幾乎能髹塗在用竹...
2024年7月11日,由華陽海洋研究中心、中國南海研究院和中國國際法學會聯合撰寫的《南海仲裁案裁決再批駁》報告在北京發 布。事件背景 歷史背景 中國對南沙群島的認識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中國對南沙的認識以及在南沙的經營開發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至明清兩代,中國已明確了對南沙群島的主權管轄,明清出版的權威地圖都...
明清以來,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制度逐漸取代了原有的雙系大家庭制度。小家庭制度一般包括父母和子女兩代,家庭生活中男女地位平等,生產和家務勞動按性別自然分工,子女都有財產繼承權。經濟 發展水平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受到歷代統治者、傣族土司領主和漢族地主奸商,以及本民族上層的壓迫和剝削,拉祜族社會經濟發展...
明清時期經營的層次更深,中國漁民甚至在中業島等一些島上建房建水井而它國所無。南沙是中國歷史上長期的漁業區。二戰結束時中國收回南沙,駐軍太平島、中業島、敦謙沙洲等並廣泛巡護,含九段線的中國地圖被國際認可。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權權利、管轄權主張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中國從漢朝(公元前200年...
此衙初建時的規模與結構,已不可知。元代至正年間知縣董守中進行了重建,明清兩代先後進行了10餘次修葺和擴建,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縣衙建築群。一堂,即正堂,或稱“大堂”和“公堂”,是訴訟、審訊的場所。當年康霖生曾在這裡蹙眉思計智審頑婦,黃培受“文字獄”之禍跪此對薄……正堂後面為二堂,曾名“...
但是,商幫史的研究表明,潮商是唯一沒有斷代的華商商幫。不要說宋元時期的潮商歷史了,單從明清時期算起,潮商也可以說是中國最長命的商幫了。當晉商和徽商早已成為歷史陳跡,祁縣的喬家大院和黟縣的承志堂只是換來遊人的一聲聲感嘆,經濟學家可能還會指劃著名說:“什麼叫做利潤的封建化?看看這些院落吧!”相反地,...
利用明清古建築修復,弘揚傳統文化,推動登封楊家門村、楊林村、安溝村等中國傳統村落成為古建築旅遊村鎮。提升嵩山、長壽山、伏羲山等地區民宿創意設計水平,發展特色精品民宿,重點支持登封禪心居、新密棲地55號、鞏義天河龍灣等創建等級民宿;支持新密神仙洞打造旅遊民宿村及滎陽黃河夕上、鞏義逍遙谷二期等民宿集群項目建設...
楊氏自唐治理播州伊始至楊應龍亡,傳二十九世,共七百餘年之久,就研究資料言,甚為豐富,引起了學界關注。查閱學界研究成果,涉及元明清時期播州楊氏轄區變遷與中央王朝經營決策展開研究者,主要有《貴州古代史》、《播州土司與水西關係之研究》、《改土歸流及遵義府的建立》、《地緣政治學視角下明王朝與播州土司的...
中國古代玻璃展示從西周開始直至明清,這些文物精品讓中國古代玻璃歷史發展脈絡清晰可見。通過顏神鎮街面場景復原,直觀再現了明清時期的玻璃之都——博山顏神鎮的市井風貌,集歷史真實與藝術魅力於一身,渲染了整個展覽的氣氛與節奏,配合古代玻璃文物展品,還原了我國古代玻璃生產的歷史記憶。玻璃在我國古代不但是物質範疇...
同時由於社會上對風箏的需求,使製作風箏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另外還出現了一種專門放風箏的職業人”趕趁人”。在當時,許多畫家也樂意取放風箏的題材入畫。宋代著名畫家、文學家郭忠恕的畫很受人們的歡迎。而到了明清時期,風箏的發展達到了鼎盛。由於年代距今不是太遠,有不少的文獻資料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