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苦、辛,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
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痄腮,瘰癧,癰腫瘡毒,跌打骨折,外傷感染。
相關配伍
1、治腮腺炎,氣管炎:紅頭翁9-18g。水煎服。(《玉溪中草藥》)
2、治外傷出血,傷口感染:紅頭翁研末,撒患處。(《玉溪中草藥》)
3、治小兒疳積,發熱:紅頭翁3-6g。水煎服。(《玉溪中草藥》)
4、治消化不良,腹脹:紅頭翁3g。研粉,分2次燉雞蛋服。(《玉溪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
《雲南中草藥》:“忌酸冷、魚腥。”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狀莖短柱狀,白色近肉質,根十數條。葉近基生,密聚成叢;葉柄長約5mm;葉片長圓形至斜倒披針形,長3-13cm,寬2-4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邊具圓齒波狀,葉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疏被小刺毛;側脈6-9對,整齊而明顯。花葶數條,分枝或不分枝,分枝處各有1對苞片;花淡紫紅色,腋生於苞片內;萼5深裂,裂片極狹;花冠管狀,上部膨大,寬達1.5cm,冠檐5裂,裂片近相等;雄蕊4,二強。蒴果棒狀,長約2cm,基部狹。種子多數,生於果的上部。花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叢地邊或灌木叢中。分布於貴州、雲南、四川。
性狀鑑別
根莖橫生,長1-3cm,直徑1-3mm,節密;向下有十餘條根,根長2-10cm,直徑1-3mm,略肉質。外表面棕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棕褐色,中心木部黃白色,易與皮部分離呈裂縫狀。氣微,味微甜。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骨折,淋巴結核,腮腺炎,外傷出血。”
附註
本品為苗族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