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2021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球
- 作者: [美] 世界圖書公司、沈岩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7月1日
- 頁數:301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2655052
《地球》是2021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地球(英文名:Earth;拉丁文:Terra)是距離太陽1.5億公里的第三顆行星,也是人類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體。地球的表面大約 29.2% 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陸地,剩餘的 70.8% 大部分被海洋、海灣和其他...
山海界’,第二位候選者時代是叫做‘源星’,歷史上兩位候選者,一個是界主,一個是不朽。地球原是銀藍帝國的牧業星球,表面引力約0.11個宇宙標準重力單位,共31個遺蹟 一旦懷孕者在三個月內進入地球,胎兒孕育成長直至出世,受到地球影響,會發生變化。必須在懷胎三個月內就趕到地球,再晚,效果就差很多。
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7.292×10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格林威治時間所說的一秒是一天的8.641萬分之一,而1972年製作的地球時鐘所定義的一秒是從銫原子中放射出的光振動91億9千2百63萬1千7百70次所需要的時間。與銫原子振動數能維持一定速度相比,以...
地球的內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殼(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主要依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急劇變化推測確定。內部結構 當地殼岩石發生斷裂錯動時,會產生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當於10萬顆普通的核子彈爆炸...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殼與地幔之間由莫霍面界開,地幔與地核之間由古登堡面界開。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部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
對地球起源和演化的問題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始於十八世紀中葉,至今已經提出過多種學說。一般認為地球作為一個行星,起源於46億年以前的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質主要是星雲盤的原始物質,其組成主要是氫和氦,它們約占總質量的98%。此外,還有...
經緯度可以方便的標定地球上任何一個位置。名詞解釋 地球是太陽系中近日行星,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本身也在不停地自轉,其自轉圍繞的軸線稱自轉軸,也叫地軸。近似球體的地球,半徑約為6720 km,南北軸線方向稍扁;若將地球當正球體看,則以地軸為中心線,與地面的交點稱為極點,靠近北極星的稱為北極點,較遠...
地球起源,地球物理學的基本課題之一,它探討地球的形成,即在什麼時候,由什麼物質,以什麼方式,經歷什麼過程才形成的。內容簡介 地球起源探索 地球的起源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在古代,人們就曾探討過包括地球在內的天體萬物的形成問題,關於創世的各種神話也廣為流傳。自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
地球科學(Geoscience),7大基礎學科之一,是以地球系統(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間)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對象的基礎學科,包括地質學、地理學,以及其它衍生學科。地球科學是一個大題目,縱橫幾萬里,上下數億年,幾乎輻射到自然科學的其他各個領域。對地球的認識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
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合稱岩石圈。簡介 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
地球的環境,指空氣,構成地球周圍大氣的氣體和水資源、生物、地理條件等。無色,無味,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還有極少量的氡、氦、氖、氬、氪、氙等稀有氣體和水蒸氣、二氧化碳和塵埃等。常溫下的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液態空氣則是一種易流動的淺黃色液體。一般當空氣被液化時二氧化碳已經清除掉,因而液態空氣...
《地球》是由德國、英國、美國聯合拍攝的紀錄片,由馬克·林菲爾德、艾雷斯泰·法瑟吉爾聯合執導。該片於2009年4月22日在美國上映。《地球》以北極熊、非洲象和駝背鯨這三種生物在全球範圍內的遷徙為拍攝主體,講述了三個動物家族的遷徙生活故事。劇情簡介 50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迎面撞上地球,這次宇宙級別的...
地球公轉,是指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地球的公轉遵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周期、地球公轉速度和地球公轉的效應等規律。地球公轉的時間是一年。
地球質量,是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測定的,約為5.965×10²⁴kg。地球質量的確定提供了測定其他天體質量的依據。從地球的質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約為5.52g/㎝³。同時,地球質量也是測量行星質量的單位,符號為“M⊕”。測量歷史 大家公認的地球質量為5.965×10^24kg 【英國《觀察家報》報導】計算結果表明,...
《地球》雜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主管,中國地質學會科普委員會、中國地質博物館主辦的基礎科學期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一本集前瞻性、權威性、科普性為一體的綜合類期刊,向社會公眾普及和傳播地球科學知識,深度報導國土資源開發,介紹礦產資源常識與信息,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推介旅遊地學的重要視窗,在社會上...
地球污染是指在地球自然環境中混入對人體有害的或破壞環境衛生、改變環境正常狀態的物質的現象,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地球污染有水污染、大氣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等。簡介 自然環境中混入對人體有害或破壞環境衛生、改變環境正常狀態的現象,謂之污染(pollution)。例如向清淨的水域流入生活和生產廢水,向清新的空氣...
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 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門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認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現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
地球空心論是一個認為地球是一個中空的星球的理論,該理論還經常認為地球有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內表面。雖然,在歷史上的一段時期,有關冒險的文學作品使這一理論變得流行和平常。但如今這一想法只得到了很少的支持,大多數科學家認同地球是一個實心的天體,並認為地球空心論是偽科學。哈雷的地球空心理論是指地球內部...
地球年齡是地球從原始的太陽星雲中積聚形成一個行星到如今的時間。科學家對地球年齡的最佳估計值為45.5億年通常所說的地球年齡是指它的天文年齡。基本概況 關於地球年齡的問題,有幾種不同的概念。地球的天文年齡是指地球開始形成的時間,這個時間同地球起源的假說有密切關係。地球的地質年齡是指地球上地質作用開始...
世界地圖(The World Map)是指描繪整個地球表面的地圖,一般畫有地形、經緯線等,並標註有地名等數據,使用者可以利用經緯線在世界地圖上找出各個地方的具體位置,從而了解世界的全貌。有多種方法把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地圖簡介 世界地圖是描繪整個地球表面的地圖,使用地圖投影方式繪畫,在平面上用記號、圖形和文字...
原始地球,一般指約在46億年前剛從太陽星雲形成的地球。初生的地球,在繼續旋轉和凝聚的過程中,由於本身的凝聚收縮和內部放射性物質(如鈾、釷等)的蛻變生熱,溫度不斷增高,其內部甚至達到熾熱的程度,於是重物質就沉向內部,形成地核和地幔,較輕的物質則分布在表面,形成地殼。初形成的地殼較薄,而地球內部...
地球運動包括地球自轉和地極移動。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地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大約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人們最早利用地球自轉作為計量時間的基準。自20世紀以來由於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地球自轉是不均的。1955年原子鐘問世,...
地球大氣是指地球外圍的空氣層,是地球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通常把從地面到1000-1400千米高度內的氣層作為地球大氣層的厚度,其中大氣總質量的98.2%集中在30千米以下。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為氮、氧、氬、二氧化碳、水等,組成比率因時、地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以二氧化碳變動率最大。
earth,英語單詞,名詞、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作名詞時意為“地球;地表,陸地;土地,土壤;塵事,俗事;獸穴”,作及物動詞時意為“把(電線)[電] 接地;蓋(土);追趕入洞穴”,作不及物動詞時意為“躲進地洞”。單詞發音 英 [ɜ:θ] 美 [ɜ:rθ]短語搭配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 ; 地球熄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