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環境與生物創新進化》是2012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桂榮、龔淑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球環境與生物創新進化
- 外文名:The Earth Environment and Biological Innovatory Evolution
- 作者:徐桂榮 龔淑雲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529651
- 出版社: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 頁數:165 頁
- 開本:16 開
《地球環境與生物創新進化》是2012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桂榮、龔淑雲。
《地球環境與生物創新進化》是2012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桂榮、龔淑雲。內容簡介《地球環境與生物創新進化》本書徐桂榮等編著。《地球環境與生物創新進化》是一部地質學深入研究的最新成果的著作,同時也向非本專...
《環境與生物進化》是萬冬梅創作的圖書。全面、系統地從巨觀到微觀,多角度、深層次地探討了全球環境變化及環境改變與生物進化的關係等問題。該書公分六章,講述了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和生物的進化。內容簡介 生物需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一方面,其生存時時刻刻都在受到環境的制約和影響,面對已然改變了的環境,絕大部分...
《地球環境與生物進化研究論文集》是2013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圍繞“地球環境與生物進化”的主題選人了40多篇文章,記述了作者及其同事們的多方面研究。對化石的一些門類,包括腕足動物門、腔腸動物門的錐石和六射珊瑚、古植物的絨枝藻等的研究中,深刻體味到生物的結構構造進化,完全受自然規律...
《地球生物學:生命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演化》既有地球生物學方面的實際研究例子,也有國際最新研究成果的系統總結,是目前國內涉及地球生物學各分支比較廣的專著。《生命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演化》適用於古生物學、沉積學、地層學、地質微生物學、分子有機地球化學、生物地球化學、地質生態學等領域的工作者...
五、創新進化是自然規律 六、生物進化的幾種模式 七、小結 第二章 達爾文理論三七開 一、進化論在戰爭中產生 二、達爾文進化論的事實根據 三、對達爾文學說的一些批評 四、“生存鬥爭”是次要的 五、“自然選擇”的中心問題是環境變化 六、每個物種在“協同進化”中都有自身的地位 七、進化服從自然法則 八、防止...
乃是種群結構以及生物與環境的契合狀態朝著更最佳化方向發展,物質能量流通規模出現階梯形的躍進。例如,在山區如果發生山崩,裸露出岩石表面,該表面就可能逐漸被稀疏的地衣所覆蓋,隨後依次出現苔蘚、禾草木、灌木叢、小喬木、大喬木等優勢種群,並同時伴隨有土壤的順行發展。這是生態進化的典型例證。地球生物圈在30多億...
在46億年的發展過程中,地球表層各個圈層經歷了各具特徵又彼此呼應的歷史演化,反映著地球巨大的、不可逆的自然環境變遷。根據各個圈層變化特點,以生物演化為主線,可把10^6~10^7年以上尺度劃分為五大自然環境發展階段:①無機自然地理環境時期(距今3600~3800百萬年前,生命出現以前的地球演化階段)學科:環境科學 ...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遺蹟被發現在格陵蘭島的古老岩石中,距今大約38.5億年。我們無從知曉生命在地球上的最初形態,關於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諸多觀點和假設。一種可能是,最初的有機小分子或許出現在海底熱泉附近,那裡具有足夠的熱量以及合適的化學物質,能為生命進化提供必要的需求。最早的生物應當是名為藍藻的類群,它們...
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生物都有繁殖過盛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須“為生存而鬥爭”。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
何以能見到熱帶雨林的一棵大樹承載數以萬計物種的奇觀呢?總的來說,物種分化與自然(生態位)創新是一種相互促進的正反饋關係,兩者呈現出一種無限分化或多樣化的趨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命及其所形成的群落不僅是其自身進化歷史的產物,而且是物種生態關係演化的產物,還是氣候與地理環境的產物。
《生物演化與環境》以精美的化石為實證,以重大生物進化事件為主線,講述地球生命38億年以來真實發生的進化過程,以及所伴隨的環境演變。其中,生物及其類群的起源、輻射、滅絕和全球氣候變化、青藏高原隆升等重大變革事件是重點內容,使讀者不但能夠了解地球生物演化的複雜過程,也學會“講古論今”,對現今的地球環境和...
原始海洋供應的養料有限,因而一些能合成無機養分為有機質的自養生物,例如能在光合作用下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質的藍綠藻出現了(距今約27億年)。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釋放出遊離氧,逐漸改變了大氣的成分。大氣氧的形成是地球環境演化史上一次最重大的變化。游離氧的出現 游離氧的出現,促進了生命的進化,這就是...
(3)生物進化的因素和機制。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生物類型的多樣性、生物的適應性及其形成或產生的原因。(4)生物進化的規律。研究生物進化的方向、速度、形式、動力、本質和生物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具體途徑等內容。(5)控制物種的進化。研究如何運用生物進化、發展的規律來改造生物界,不斷滿足人類的需要。(6)...
古代人們在栽培植物和馴養動物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關於生物的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知識,注意到生物機體的變化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係,逐步形成了樸素的生物進化思想。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通過對他那個時代有關動物的知識的系統整理,把540種動物按性狀的異同分為有血的和無血的兩大群,每群之下又分為若干類。他...
地球上生命的歷史,是生物同它的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英國生物學家 C.R.達爾文在 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以無可辯駁的材料論證了生物是進化而來的,生物的進化同環境的變化有很大關係,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達爾文把生物和環境的各種複雜關係叫做生存鬥爭或者叫適者生存。1869年德國生物學家E....
現代類人猿已無法進化成人,因為現在已不具備森林古猿進化成人時的特定環境條件。現在常認為現代類人猿無法進化成人是因為現代類人猿適應了現在的環境,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被稱為“正在形成中的人”。 古類人猿最早出現在非洲東部南部,由原始猿類逐漸進化而來,分化為低等類人猿(如長臂猿),高等...
後人把拉馬克對生物進化的看法稱為拉馬克學說或拉馬克主義,其主要觀點是:①物種是可變的,物種是由變異的個體組成的群體。②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著由簡單到複雜的一系列等級(階梯),生物本身存在著一種內在的“意志力量”驅動著生物由低的等級向較高的等級發展變化。③生物對環境有巨大的適應能力;環境的變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