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
- 編劇:羅蘭·艾默里奇
- 主演:比爾·普爾曼、威爾·史密斯
- 出品公司:20世紀福克斯公司
- 發行公司:20世紀福克斯公司
- 中文名:獨立日
- 外文名:Independence Day
- 其他譯名:地球捍衛戰、天煞-地球反擊戰
- 類型:動作
- 製片地區:美國
- 片長:145 分鐘
- 上映時間:1996年7月3日
- 票房:817000000 美元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出品時間:1995年
- 製片成本:75000000 美元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上映日期,票房信息,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美國人正準備熱烈慶祝七月四日國慶日之前,美國各地的監視站發現一艘直達數百英里的巨大飛船接近了地球。飛船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干擾了地球的通信衛星信號。飛船放出了36艘直徑達15英里的子飛船飛抵地球上各大城市的上空。世界上的人們感到了迷惑和恐懼,但也有人想要歡迎外星友好使者的來臨。
電腦工程師戴維(傑夫·高布倫飾)發現,外星人發出的信號其實是攻擊的倒計時信號。戴維設法把這個信息通知了他的妻子康妮(瑪格麗特·柯林飾):她是總統的助理,為了工作她與戴維的關係已經破裂。政府試圖與外星人聯絡,但毫無反應,總統為此憂心忡忡。在得知戴維帶來的訊息後,他急忙下令撤離,但為時已晚。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總統托馬斯 | 比爾·普爾曼 | 張欣(東影配音) |
史蒂夫 | 威爾·史密斯 | 趙路 |
戴維 | 傑夫·高布倫 | 劉北辰 |
康斯坦斯 | 瑪格麗特·柯林 | 周帥 |
賈斯敏 | 薇薇卡·福克斯 | 周潔雲 |
羅素 | 蘭迪·奎德 | 胡平智 |
威廉·格雷將軍 | 羅伯特·勞吉亞 | 程玉珠 |
米切爾少校 | 亞當·鮑德溫 | 陳兆雄 |
米格爾 | 詹姆斯·杜瓦爾 | 劉飛 |
特洛伊 | 傑賽普·安德魯斯 | 劉瑾 |
吉米·懷爾德 | 小哈里·康尼克 | 陳昊天 |
醫療助理 | 勒蘭德·奧瑟 | ---- |
技術員 | 湯姆·巴瑞 | ---- |
格倫 | 羅伯特·派恩 | ---- |
埃德 | 小理察·斯貝特 | ---- |
尤利烏斯 | 賈德·赫希 | 倪康 |
艾伯特 | 詹姆斯·瑞布霍恩 | 張嘯霏 |
馬蒂·吉爾伯特 | 哈維·費斯特恩 | 劉欽 |
帕特麗夏 | 梅·惠特曼 | ---- |
蒂芙尼 | 綺爾斯騰·瓦倫 | ---- |
瑪麗琳·惠特莫爾 | 瑪麗·麥克唐納 | 盧曉彤 |
迪蘭 | Ross Bagley | 宋媛媛 |
職員表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史蒂夫演員:威爾·史密斯是名空軍飛行員,勇敢好戰。在第一輪與外星人空戰中,成功俘虜一架外星飛船;還與戴維博士一起前往外星人的總飛船,成功打破外星人的保護膜。
- 戴維演員:傑夫·高布倫一名電腦工程師,成功計算出外星人攻擊地球的時間,還發現了外星飛船存在保護膜,以及想出了傳送電腦病毒破壞外星人系統的想法。
- 總統托馬斯演員:比爾·普爾曼是美國總統,在外星人攻擊地球時,親自駕駛飛機與外星人對戰。
- 康斯坦斯演員:瑪格麗特·柯林戴維的前妻,也是美國總統的助理。當她知道戴維的信息之後,極力將這個信息反饋至總統。最後通過這次對抗外星人的戰役,再次與前夫戴維激起愛的火花。
- 賈斯敏演員:薇薇卡·福克斯史蒂夫的女朋友,單親母親,熱心勇敢,面對災難降臨時,果斷逃離。在逃離洛杉磯時,幫助了受了傷的美國第一夫人,將她安全地帶回基地。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1969: We Came In Peace | S.E.T.I. Radio Signal | |
The Darkest Day | Canceled Leave | |
Evacuation | Fire Storm | |
Aftermath | Base Attack | |
El Toro Destroyed | International Code | |
The President's Speech | The Day We Fight Back | 作曲者:大衛·阿諾德 |
Jolly Roger | End Titles | 發行日期:1996年07月02日 |
幕後花絮
- 威廉·傑斐遜·柯林頓及其家人曾在白宮搶先觀看影片。
- 影片以8億174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 福克斯公司起初想將上映日期定在陣亡將士紀念日,並將片名改為"世界末日"。
- 影片宣傳費用高達2400萬美元。
- 特效部門為影片製作了3978架F-18戰機、52278塊碎片、3931架外星戰機、1549枚飛彈和22014個光球。
- 片中固定翼飛機的飛行畫面全部出自特效。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
1997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視覺效果 | 獲獎 | 沃克·恩格爾 |
最佳音響 | 提名 | 克里斯·卡本特 | ||
1997年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音效 | 提名 | 鮑勃·比默 |
最佳特效成就獎 | 沃克·恩格爾 | |||
1997年 | 土星獎 | 最佳科幻電影 | 獲獎 | 全體劇組 |
最佳導演 | 羅蘭·艾默里奇 | |||
最佳特效 | 沃克·恩格爾 | |||
最佳年輕演員 | 提名 | 詹姆斯·杜瓦爾 | ||
最佳男主角 | 傑夫·高布倫 | |||
最佳男主角 | 威爾·史密斯 | |||
最佳男配角 | 布倫特·斯派爾 | |||
最佳女配角 | 薇薇卡·福克斯 | |||
最佳服裝 | 約瑟夫·A·波羅 | |||
最佳配樂 | 大衛·阿諾德 | |||
最佳編劇 | 迪安·德夫林、羅蘭·艾默里奇 |
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影片在拍攝時,美國軍方曾有意為影片提供人員、車輛和服裝,可製片方不願去掉劇本中有關51區的內容,軍方隨即退出拍攝。作為一部場面壯觀的科幻動作大片,影片需要3000多個特效鏡頭,為了降低拍攝成本並打造出更為真實的爆炸場景,劇組並沒過多的依賴於電腦特效,而是大量採用布景特效和鏡頭內特效。其中部分鏡頭在加州卡爾弗城的休斯飛機公司攝製完成,劇組的藝術部門、動作控制攝影小組、煙火小組和模型部門總部就設在那裡,而且模型部門製作出的建築、街道、飛機、地標和紀念碑等各種微縮模型總數足有之前任何電影的兩倍。模型技師們還打造出多個外星飛船微縮模型,其中包括30英尺長的攻擊飛船模型和12英尺長的母船模型。
商業宣傳
早在影片後期製作階段,20世紀福克斯公司便展開了大規模的商業運作,為了在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超級碗決賽期間插播影片的廣告,福克斯公司不惜支付130萬美元。因為影片後來席捲了全球票房,所以很多影片都競相效仿,紛紛爭取在超級碗賽季期間播放廣告。除此之外,製片方還與Trendmasters玩具公司、莫爾森庫爾斯釀酒公司和可口可樂建立了合作關係。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加拿大Canada | 1996年7月2日 | 中國香港Hong Kong | 1996年7月11日 |
巴西Brazil | 1996年8月20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1996年8月29日 |
德國Germany | 1996年9月19日 | 法國France | 1996年10月2日 |
義大利Italy | 1996年9月27日 | 日本Japan | 1996年12月7日 |
票房信息
影片在美國的首映票房為5023萬美元,累計票房為3.06億美元,而影片在美國海外的累計票房為5.07億美元。
影片評價
儘管《獨立日》會被影評界時不時拿來當作高票房爛片的批判典型,劇情平凡、高潮廉價、漏洞無數,這固然是缺點,但不能不承認這的確是一部讓人發狂的影片,觀眾在觀片過程中大可不必承受過多心理負擔,只需要享受宏大的特技場面帶來的震撼就好。(人民網評)
這部影片真正有意義的並不是高成本特技,也不是威爾·施密斯或者傑夫·戈德布拉姆平平的演技;這部電影的真正意義在於:外星人和人類終於公開對峙,而不是欲蓋彌彰地傳播恐怖了,這就好比將攻擊目標對準白宮與開始轟炸白宮有著天壤之別一樣:《獨立日》選擇了後者。(人民網評)
《獨立日》是一部弘揚美國主旋律的愛國影片,是美政府與美軍都樂見的出色宣傳片。《獨立日》反映了多人物命運,和經典災難片《海神號遇險記》類似,影片中並沒有唯一的英雄,每個角色的出現和離開都會對故事產生影響。(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