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事實,提出與發展,
簡介
地球大災變理論是科學界近些年提出的一種科學假設。這種假設認為,地球每隔2600萬至3000萬年就發生一次來源於宇宙的大災變,諸如同小行星或慧星相撞等。這些大災變使地球氣候條件急劇變化,某些生物物種滅絕,另一些生物物種出現和發展,導致地質時期的變化。
事實
世界有關科學家制定了國際“地球史上稀有的地質事件”研究計畫,目的在於尋找地球史上災變事件的遺蹟。
1986年華沙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們在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和盧布林地區考察時,在年齡為1.6億年的地層中,發現了來源於隕石的高濃度宇宙物質,包括銥、鋨、鉑、金等。這一發現,確定了在1.6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次來自宇宙的大災變,為地球大災變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明。流星對地球的襲擊和行星靠近地球是災變的一種。
公元前687年火星靠近地球,中國竹簡記載:那天夜裡,地動山搖,流星如血點落下。又如兩萬年前,一顆重達10噸的隕石落在美國,造成深170米、直徑1240米的大坑。
“地極移動”是地球的另一種災變。據推算,目前地極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移動,如此則1億年後,目前的南北兩極均將移到現在赤道位置。有人推測,“地極移動”有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地極移動”還可能淹歿大陸,這是因為占地1500萬平方公里的南極大陸,覆蓋著1.6公里厚的冰蓋,擁有占地球淡水量90%的水,一旦消融,美國紐約將沉下水底20米。
提出與發展
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初,從各時代地層中發現了大量的各種形態的生物化石,這些化石與現代生物既相似又不同,表明地球歷史上生存過許多現今不再存在的物種。聖經不能解釋這些物種絕滅的事實,為了解釋古生物學的發現而又不違背聖經,於是有了災變論。
法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居維葉可以看作是那個年代“災變論”的最有影響的代表。根據災變論的觀點,地球上的絕大多數變化是突然、迅速和災難性地發生的。居維葉認為,在整個地質發展的過程中,地球經常發生各種突如其來的災害性變化,並且有的災害是具有很大規模的。例如,海洋乾涸成陸地,陸地又隆起山脈,反過來陸地也可以下沉為海洋,還有火山爆發、洪水泛濫、氣候急劇變化等。當洪水泛濫之時,大地的景象都發生了變化,許多生物遭到滅頂之災。每當經過一次巨大的災害性變化,就會使幾乎所有的生物滅絕。這些滅絕的生物就沉積在相應的地層,並變成化石而被保存下來。這時,造物主又重新創造出新的物種,使地球又重新恢復了生機。原來地球上有多少物種,每個物種都具有什麼樣的形態和結構,造物主已不記得十分準確了。所以造物主只是根據原來的大致印象來創造新的物種。這也就是新的物種同舊的物種有少許差別的原因。如此循環的往復,就構成了我們在各個地層看到的情況。居維葉推斷,地球上已發生過4次災害性的變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約距今5000多年前的諾亞洪水泛濫。這使地球上生物幾乎盪盡,因而上帝又重新創造出各個物種。最著名的例子無疑是《聖經▪舊約》中所說的大洪水故事變成了地質學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