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不高興:惹什麼,也別惹地球》內容簡介:地球是人類美麗的家園,表面覆蓋著寬廣的陸地和藍色的海洋,我們親切地稱她為“地球母親”。如今,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正在遭受著破壞,“地球母親”的身上已經傷痕累累,毫無疑問,人類諸多不合理的行為是破壞地球環境的主要“兇手”!保護地球是21世紀的重要主題。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書 名: 地球不高興:惹什麼,也別惹地球
定價: 29.80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總論:地球上的自然災害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會面臨著各種各樣自然災害的威脅。據統計,颱風、洪災、地震、土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每年都會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歷史檔案/2
專家分析/5
背景資料/7
第二章 地震:地球很狂躁
2010年初始,地球忽然狂躁不安起來。1月3日,索羅門群島發生7.1級地震;1月12日,海地發生7.0級地震;2月26日,琉球群島發生7.0級地震;10個小時後,8.8級智利大地震發生;3月4日,中國台灣高雄縣、屏東縣交界發生6.7級地震;4月14日,中國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地震這么頻繁,現在的地球是不是很不正常?地震來了我們該怎么辦?
什麼是地震/19
歷史上的大地震/22
地震來臨前的徵兆/35
地震來了怎么辦/38
地震背景資料/41
第三章 颱風:地球在生氣
近年來,颱風頻繁來襲,颶風卡特里娜、颱風桑美、納爾吉斯、碧利斯、格美、派比安一個個接踵而至。它們來勢洶洶,猶如黃河波濤洶湧,又似雄獅狂吼亂叫,放肆地向人類叫囂。席捲著每一寸土地,撲向一座又一座民房,吞噬了一條條寶貴的生命……在可怕的颱風來臨時,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什麼是颱風/43
歷史上的颱風/47
颱風來臨前的徵兆/52
颱風來了怎么辦/53
颱風背景資料/55
第四章 水災:地球在哭泣
洪水災害是當今世界上給人類帶來損失較大的自然災害之一。由於自然地理特點和社會經濟條件所決定,我國洪澇災害歷來十分頻繁。據文獻記載和不完全統計,從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兩千多年中,全國各地發生較大洪水災害就有1092次之多,平均每兩年一次。嚴重的水災通常發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區,遇到突如其來的水災,我們該如何自救逃生呢?
什麼是水災/63
歷史上的大洪水/65
洪水來臨前的徵兆/71
洪水來了怎么辦/72
水災背景資料/74
第五章 土石流:地球在咆哮
土石流是最常見的災害之一,2002年印度尼西亞發生嚴重土石流事件,2008年雲南土石流導致35人死亡,2006年,菲律賓東部萊特島南部山區因暴雨成災發生的特大土石流,500餘間房屋和一所正在上課的國小在瞬間被吞沒……土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之特點,併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多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單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所以,遠離災害、避開險境是最好的防災方法。
什麼是土石流/77
歷史上的土石流/80
土石流來臨前的徵兆/83
滑坡、土石流來了怎么辦/84
滑坡、土石流背景資料/85
第六章 .冰雹:地球在發抖
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它出現的範圍雖然較小,時間也比較短促,但來勢猛、強度大,並常常伴隨著狂風、強降水、急劇降溫等陣發性、災害性天氣過程。中國是冰雹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冰雹每年都給農業、建築、通信、電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那么如何預測冰雹和預防冰雹呢?
什麼是冰雹/89
歷史上的雹災/92
冰雹來臨前的徵兆/94
冰雹來了怎么辦/95
冰雹背景資料/96
第七章 海嘯:地球在憤怒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平均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占了約80%。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長,可以傳播幾千公里且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衝上陸地,巨浪呼嘯,以摧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吞沒一切。海嘯發生前,是有預兆的,對於個人來說,如果能了解一些海嘯來臨前的預兆,就能在海嘯來臨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最大限度地減少海嘯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的災害。
什麼是海嘯/99
歷史上的大海嘯/102
海嘯來臨前的徵兆/109
海嘯來了怎么辦/110
海嘯背景資料/111
第八章 雷電:地球在發泄
在任何給定時刻,世界上都有1800場雷雨正在發生,每秒大約有100次雷擊。在美國,雷電被列為排名第二的天氣殺手,雷電每年會造成大約150人死亡和250人受傷。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慘遭雷擊。雷電如此可怕,因此,在雷雨季節,我們隨時都要有防雷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什麼是雷電/115
歷史上的雷擊事件/118
雷電來臨前的徵兆/120
雷電來了怎么辦/121
雷電背景資料/123
第九章 瘟疫:地球在生病
第十章 火災:地球在噴火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