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法律·人間秩序》是2009年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登武,高明士編。
基本介紹
- 作者:陳登武 著 / 高明士 主編
- ISBN:9789571157375
-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09/09/02
- 副標題: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透過「地獄‧宗教‧國家統治」以及「法律‧社會‧人間秩序」兩大主題,具體呈現古代中國的國家統治與秩序原理。
「地獄」,不僅僅用來指一個空間或場域,同時也是一個神判或者冥判的概念。亦即凡是所有來自超越世俗的制裁力量,並且具有約束或者法律上的審判意義者,均屬之。「法律」,包含「國家法」與「民間法」。從「國家法」進而討論透過國家律法所建構的人間秩序;從「民間法」進而研究其與國家統治的關係。
「人間」是刻意相對於「地獄」,「人間秩序」在語意上等同於「社會秩序」,以顯示其有別於「地獄秩序」。
不論是「地獄」或「法律」,都是用以維護「人間秩序」的重要工具,地獄與宗教可以連結到國家統治;而法律與社會則可以連結到人間秩序。前者涉及到「道德與懲罰」;後者涉及到「國家與社會」。
-----------------------------------------------------------------
上篇:地獄.宗教.國家統治
第一章 「觀世音」救贖靈驗與司法救濟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六朝時期的「觀世音」信仰及其傳播
第三節 中古時期觀世音救贖的故事
第四節 觀世音救贖故事的法制意義
小結
第二章 《抱朴子》與道教冥判思想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漢魏之際道教冥判思想
第三節 《抱朴子》的創作動機
第四節 從韋伯天職觀看葛洪的「成仙」思想
第五節 葛洪冥判觀及其法律思想
小結
第三章 本土冥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本土幽冥世界的建構與發展
第三節 乾寶《搜神記》的宗教傾向
第四節 《搜神記》冥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五節 雷神信仰與神判小結
第四章 中古地獄審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的地獄審判
第三節 《冥報記》對於地獄審判的書寫
第四節 《廣異記》地獄審判的法制意義
小結
第五章 法律與教化:二十四孝故事所見家內秩序與國家統治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唐宋之際二十四孝故事的文本
第三節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家內秩序
第四節 孝道實踐與國家統治
第五節 佛教、地獄審判與「二十四孝故事」
小結
下篇:法律‧社會‧人間秩序
第六章 君臣之際:「欺君罔上」的法律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上書奏事」的行為界定
第三節 上書奏事的法律規範
第四節 上書奏事與「欺君罔上」
第五節 君臣禮儀與「無禮」國書事件
小結
第七章 中古時期的「家法」與「國法」──以《顏氏家訓》為中心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顏之推的終極關懷
第三節 〈觀我生賦〉的內在意涵
第四節 《顏氏家訓》的「家法」
第五節 「家法」、「國法」與「國家圖像」
小結
第八章 中古的專業法律人──以「檢法」官為例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唐中葉以前的法律專業人
第三節 「檢法」官的設定與發展
第四節 「檢法」官的任用與遷轉
第五節 「檢法」官的法律責任
小結
第九章 唐代的獄政與監獄管理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監獄的設定與獄官
第三節 監獄設備與獄政管理
第四節 監獄弊端與獄政檢查
小結
第十章 司法救濟與社會意義──「保辜」與唐代交通肇事的法律規範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保辜」制度的沿革與法意
第三節 漢以後保辜制度的發展
第四節 唐律對於交通事故的法律規定
第五節 「康失芬行車傷人案」的司法審判程式
第六節 「保辜」的司法救濟與社會意義
小結
作者介紹
陳登武
現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專任副教授
中國法制史學會祕書長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經歷:中台醫護技術學院專任副教授
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著作:《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
《歷史與人生》(台北,三民)
●高明士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
玄奘大學講座教授
學歷: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任
著作:《隋唐貢舉制度》
《中國教育制度史論》
《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
《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等
主編:《隋唐文化研究叢書:歷史篇》全十冊
《中國史研究指南》全五冊
《戰後台灣的歷史學研究》全八冊等
作品目錄
上篇:地獄.宗教.國家統治
第一章 「觀世音」救贖靈驗與司法救濟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六朝時期的「觀世音」信仰及其傳播
第三節 中古時期觀世音救贖的故事
第四節 觀世音救贖故事的法制意義
小結
第二章 《抱朴子》與道教冥判思想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漢魏之際道教冥判思想
第三節 《抱朴子》的創作動機
第四節 從韋伯天職觀看葛洪的「成仙」思想
第五節 葛洪冥判觀及其法律思想
小結
第三章 本土冥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本土幽冥世界的建構與發展
第三節 乾寶《搜神記》的宗教傾向
第四節 《搜神記》冥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五節 雷神信仰與神判小結
第四章 中古地獄審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的地獄審判
第三節 《冥報記》對於地獄審判的書寫
第四節 《廣異記》地獄審判的法制意義
小結
第五章 法律與教化:二十四孝故事所見家內秩序與國家統治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唐宋之際二十四孝故事的文本
第三節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家內秩序
第四節 孝道實踐與國家統治
第五節 佛教、地獄審判與「二十四孝故事」
小結
下篇:法律‧社會‧人間秩序
第六章 君臣之際:「欺君罔上」的法律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上書奏事」的行為界定
第三節 上書奏事的法律規範
第四節 上書奏事與「欺君罔上」
第五節 君臣禮儀與「無禮」國書事件
小結
第七章 中古時期的「家法」與「國法」──以《顏氏家訓》為中心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顏之推的終極關懷
第三節 〈觀我生賦〉的內在意涵
第四節 《顏氏家訓》的「家法」
第五節 「家法」、「國法」與「國家圖像」
小結
第八章 中古的專業法律人──以「檢法」官為例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唐中葉以前的法律專業人
第三節 「檢法」官的設定與發展
第四節 「檢法」官的任用與遷轉
第五節 「檢法」官的法律責任
小結
第九章 唐代的獄政與監獄管理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監獄的設定與獄官
第三節 監獄設備與獄政管理
第四節 監獄弊端與獄政檢查
小結
第十章 司法救濟與社會意義──「保辜」與唐代交通肇事的法律規範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保辜」制度的沿革與法意
第三節 漢以後保辜制度的發展
第四節 唐律對於交通事故的法律規定
第五節 「康失芬行車傷人案」的司法審判程式
第六節 「保辜」的司法救濟與社會意義
小結
第一章 「觀世音」救贖靈驗與司法救濟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六朝時期的「觀世音」信仰及其傳播
第三節 中古時期觀世音救贖的故事
第四節 觀世音救贖故事的法制意義
小結
第二章 《抱朴子》與道教冥判思想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漢魏之際道教冥判思想
第三節 《抱朴子》的創作動機
第四節 從韋伯天職觀看葛洪的「成仙」思想
第五節 葛洪冥判觀及其法律思想
小結
第三章 本土冥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本土幽冥世界的建構與發展
第三節 乾寶《搜神記》的宗教傾向
第四節 《搜神記》冥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五節 雷神信仰與神判小結
第四章 中古地獄審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的地獄審判
第三節 《冥報記》對於地獄審判的書寫
第四節 《廣異記》地獄審判的法制意義
小結
第五章 法律與教化:二十四孝故事所見家內秩序與國家統治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唐宋之際二十四孝故事的文本
第三節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家內秩序
第四節 孝道實踐與國家統治
第五節 佛教、地獄審判與「二十四孝故事」
小結
下篇:法律‧社會‧人間秩序
第六章 君臣之際:「欺君罔上」的法律意義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上書奏事」的行為界定
第三節 上書奏事的法律規範
第四節 上書奏事與「欺君罔上」
第五節 君臣禮儀與「無禮」國書事件
小結
第七章 中古時期的「家法」與「國法」──以《顏氏家訓》為中心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顏之推的終極關懷
第三節 〈觀我生賦〉的內在意涵
第四節 《顏氏家訓》的「家法」
第五節 「家法」、「國法」與「國家圖像」
小結
第八章 中古的專業法律人──以「檢法」官為例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唐中葉以前的法律專業人
第三節 「檢法」官的設定與發展
第四節 「檢法」官的任用與遷轉
第五節 「檢法」官的法律責任
小結
第九章 唐代的獄政與監獄管理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監獄的設定與獄官
第三節 監獄設備與獄政管理
第四節 監獄弊端與獄政檢查
小結
第十章 司法救濟與社會意義──「保辜」與唐代交通肇事的法律規範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保辜」制度的沿革與法意
第三節 漢以後保辜制度的發展
第四節 唐律對於交通事故的法律規定
第五節 「康失芬行車傷人案」的司法審判程式
第六節 「保辜」的司法救濟與社會意義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