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米克·傑克遜
- 編劇:Jerome Armstrong、Billy Ray
- 主演:湯米·李·瓊斯,安妮·海切,蓋比·霍夫曼,唐·錢德爾
- 製片人:安德魯·Z·戴維斯、尼爾·H·莫瑞茲
- 出品公司: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 中文名:活火熔城
- 外文名:Volcano
- 其它譯名:火山爆發、地火危城、火山熔城
- 出品時間:1997年
- 發行公司: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 製片地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 製片成本:約9千萬美元
- 拍攝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 拍攝日期:1996年8月17日起
- 類型:災難
- 片長:103分鐘
- 上映時間:1997年4月25日
- 票房:1.23億美元
- 分級:PG-13(美國)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120461
- 線上播放平台:愛奇藝、樂視、優酷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一次大地震使深藏在洛杉磯地下深處的火山噴發,熾熱的岩漿流向天使之城的人口密集區,眼看一場城毀人亡的悲劇就要發生。擔任處理這次危機總指揮的邁克(湯米·李·瓊斯飾)先是不相信會有火山噴發,後在地質學家埃米博士(安妮·海切飾)的勸告下,還是採取了撤離措施。他們先利用數百萬噸空中降水來使來勢洶洶的岩漿變成障礙物,阻擋了岩漿的流動。但突如其來的災難還是在民眾中引發極大的恐慌。路上流動的岩漿被堵住了,但它們實際上是流進了隧道,貫入捷運後,還會從捷運的出站口流入城市。邁克等人的任務就是將岩漿引入大海,避免洛城毀於一旦。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麥克 | 湯米·李·瓊斯 | ---- |
埃米博士 | 安妮·海切 | ---- |
Kelly Roark | 蓋比·霍夫曼 | ---- |
Emmit Reese | 唐·錢德爾 | ---- |
Police Lieutenant Ed Fox | 凱斯·大衛 | ---- |
Norman Calder | 約翰·考伯特 | ---- |
Gator Harris | 麥可·瑞斯玻利 | ---- |
Stan Olber | 約翰·卡洛·林奇 | ---- |
Haskins | 理察·希夫 | ---- |
Ken Woods | 布拉德·帕克 | ---- |
The Media | 簡· 瑪蒂萊茨 | ---- |
傑伊·考爾德醫生 | 傑奎琳·金 | ---- |
Kevin | Marcello Thedford | ---- |
Rachel | Laurie Lathem | ---- |
L.A. Fire Chief | Bert Kramer | ---- |
Bud McVie | Bo Eason | ---- |
Terry Jasper | James MacDonald | ---- |
Roger Lapher | 戴頓·凱利 | ---- |
Armstrong | Michael Cutt | ---- |
Bob Davis | Kevin Bosrcand | ---- |
Train Driver | Valente Rodriguez | ---- |
Panicked Woman/Nanny | Sheila Howard | ---- |
Train Passenger | Gerry Black | ---- |
Anita | Susie Essman | ---- |
Pastor Lake | Lou Myers | ---- |
Pete | Gareth Williams | ---- |
Carlos | Juan Gabriel Reynoso | ---- |
Lydia Perez | Angela Albarez | ---- |
Middle Aged Man | Richard Penn | ---- |
Nurse Fran | Jennifer Estlin | ---- |
Councilman Gates | Mickey Cottrell | ---- |
Chief Sindelar | Darnell Suttles | ---- |
Museum Guard | Ken Kerman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安德魯·Z·戴維斯 尼爾·H·莫瑞茲 勞倫·舒勒·唐納 斯科特·斯塔博 Stokely Chaffin Martha R. Cotton Michael Fottrell | 米克·傑克遜 | 比利·雷 Jerome Armstrong | Theo van de Sande | 亞倫·史維斯查 | Don Brochu Michael Tronick | 黛安娜·克里滕頓 | Jackson De Govia | William Cruse Tom Reta Scott Ritenour Donald B. Woodruff | Kirsten Everberg | Mat Beck Ralph Maiers Stuart Robertson Jack Sessums John K. Stirber - John C. Wash Edson Williams | K.C. Fox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該片的主演劇情集中在兩位男女主角身上,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專輯曲目 | 專輯圖片及信息 |
---|---|
1.Main Title 2.Miracle Mile 3.Tarnation 4.Team Work 5.Build a Wall 6.March of the Lava 7.Roark's Missing 8.Cleansing Rain | |
專輯名稱:Volcano(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 |
製作人:Alan Silvestri | |
所屬著作權:環球唱片 | |
發行時間:1997年1月1日 | |
流派:Soundtrack 原聲 | |
類型:CD | |
語種:純音樂 |
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Donner/Shuler-Donner Productions(美國)Fox 2000 Pictures(美國) Moritz Original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
---|---|
發行公司 |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1997)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巴西) 二十世紀福斯家庭娛樂公司(美國) 20世紀福斯公司(日本) Abril Vídeo(巴西) 美國廣播公司(美國) Filmes Castello Lopes(葡萄牙) Hispano Foxfilms S.A.E.(西班牙)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 UGC-Fox Distribution (UFD)(法國)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1997年4月25日 中國香港 1997年9月25日 韓國 1997年5月17日 墨西哥 1997年6月13日 澳大利亞 1997年6月19日 紐西蘭 1997年7月10日 泰國 1997年7月25日 新加坡 1997年8月7日 法國 1997年8月27日 瑞典 1997年8月29日 巴西 1997年8月29日 西班牙 1997年9月15日 挪威 1997年9月26日 德國 1997年10月2日 英國 1997年10月3日 冰島 1997年10月3日 | 奧地利 1997年10月3日 丹麥 1997年10月10日 荷蘭 1997年10月16日 阿根廷 1997年10月16日 瑞士(德語區) 1997年10月17日 葡萄牙 1997年10月17日 日本 1997年10月18日 科威特 1997年10月29日 波蘭 1997年10月31日 芬蘭 1997年11月7日 愛沙尼亞 1997年11月28日 斯洛維尼亞 1997年12月4日 匈牙利 1998年1月8日 中國大陸 1998年3月 俄羅斯 2001年9月19日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活火溶城》並沒有大部分災難電影裡表達出在危難面前人性的掙扎,大部分角色都在團結一致抗擊災難,沒有別有用心的大反派,沒有為了一己私慾讓大家陷入危機的壞人,也沒有面對災難嚇得腿軟臨陣脫逃的膽小鼠輩,大災難來臨時,人們共同抵禦自然災害,同心協力,救死扶傷,也是相當的主旋律。而該片裡最為動人的地方,莫過於捷運救援隊的隊長背著傷員,踩著岩漿,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段落。這樣的英雄,在現實生活里每次災難發生的時候都會湧現出來,他們,才是真正的勇者。(時光網評)
好萊塢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放棄用一堆多愁善感的胡言亂語來破壞完美的災難片,這是個問題。觀眾們總是喜歡看當英雄和早熟的少年分離時,男孩陷入了困境,英雄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工作,去營救這個揮霍無度的少年;在一場意外中,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從相遇到互懟,最後一定是倆人墜入愛河。這毫不奇怪,所有這些元素都在《活火溶城》這部非常荒謬且有趣的災難電影中。當然,在該片的末尾,一個小男孩傳遞出“我們在地面都是一個樣的”的明線,而這條線本身就是這部讓人窒息的電影主題時,觀眾從該片中得到的任何樂趣最終都會被淹沒。(《華盛頓郵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