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鑑別法是鑒於按照現行國標(即國家強制性標準2716-2005《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檢驗食用油的酸價、苯並芘、農藥殘留等9項指標難以檢測出“地溝油”的狀況,衛生部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的統一部署牽頭組織科技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等有關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並經相應領域權威專家和相關機構的專家組論證、能夠準確有效檢驗鑑別出地溝油的方法。
將食用油檢測設備“濃縮”在一隻手提箱大小的儀器上,能快速的分辨出各種食用油的品質,不到10分鐘就能使“地溝油”在顯示屏上現出原形。
國內相關機構和企業研發的“地溝油”檢測方法多達315種,而該項研究的方法是通過國家衛計委權威論證的三種方法之一,目前該項研究的相關儀器已達到90%的準確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溝油鑑別法
- 用途:準確有效檢驗鑑別出地溝油
- 體積:一隻手提箱大小
- 時間:不到10分鐘
相關概念,利用價值,主要危害,鑑別難度,感官鑑定,彌補漏洞,指標體系,
相關概念
地溝油實際上是一個泛指的概念,是人們在生活中對於各類劣質油的通稱。
一、是狹義的地溝油,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
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後產出的油;
三、是用於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規定要求後,再被重複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後重新使用的油。
利用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數量可觀的“地溝油”以一種不道德的方式被端上餐桌,但絕大部分仍然流到了該去的地方——化工廠(生產化工產品)和養殖場(牲畜飼料)。“地溝油”雖然含有一些髒物,但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油,而油中的甘油、脂肪酸等成分可以被分離出來,成為生產新型化學產品的底料。
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已開發國家已能讓“地溝油”完成華麗轉身,其中一種套用就是提煉生物柴油。“地溝油”經過粗加工,分離出水和殘渣後,加入酒精、硫酸等原料,經過數小時的化學反應,就可以變成“甲脂”,即人們熟悉的生物柴油。這種生物柴油與普通柴油的使用效果完全一樣,價格也不比一般的汽油高,而且燃燒充分,可大大緩解城市空氣污染問題。
在飲食習慣與中國相近的日本,“地溝油”問題只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這是因為日本的“地溝油”都由專業的公司回收,並以較高價格賣給了日本政府,政府將這些“地溝油”提煉後用作垃圾車的燃料——生物柴油。
歐美國家因為飲食習慣不同,加上比較完善的法律系統,鮮有“地溝油”鬧事。如英國環保部門規定,廢油嚴禁倒入下水道,家用廢油可與餐廚垃圾混在一起,集中處理;美國聯邦政府對餐廚垃圾沒有強制回收利用的規定,但各州有對餐廚垃圾的詳細規定;在義大利,廢油的收集與地方政府廢物回收項目相配合。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網站報導,美國環境與能源公司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已成功將“地溝油”製成一種液態聚合物,能根據環境的變化,選擇反射或吸收熱量。將其塗在房頂上,可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減少房間內製冷、制暖設備的使用。
此前,美國科學家曾呼籲各州將屋頂刷成白色,因為白屋頂可比傳統的深色屋頂反射更多陽光,從而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城市氣溫比郊區氣溫高的現象)。但美國環境與能源公司表示,白屋頂在冬天照樣反射陽光,使大量熱量流失,從而令供暖系統消耗更多燃料。而使用這種“地溝油”製成的液態聚合物,能讓房子擁有“空調式屋頂”——在夏天可比普通屋頂涼爽50%至80%,冬天則比白屋頂多吸收80%的熱量。
主要危害
垃圾油是質量極差、極不衛生,過氧化值、酸價、水分嚴重超標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會造成水體營養化,一旦食用,則會破壞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過菜油”之一的炸貨油在高溫狀態下長期反覆使用,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發生水解、氧化、聚合等複雜反應,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澤加深,過氧化值升高,並產生一些揮發物及醛、酮、內酯等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這些物質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黃麴黴素的毒性,根據醫學研究稱是砒霜的100倍。
地溝——下水道是也。地溝油就是長年累月積存在下水道里的生活用油的殘留。很多黑心商販去飯店等大量使用食用油的地方,從他們的地溝里掏出人家衝到下水道里的油污,然後直接進行再利用……尤其以深圳最為突出,路邊大排檔,早餐商販使用地溝油現象明顯,最為令人震驚的是深圳某大型連鎖餐飲機構"xx田雞"也發現了使用泔水油事件,不過深圳衛生局對大部分正規商家已經嚴格控制,但是不少路邊小吃問題依舊很嚴重。
混合後的地溝油與一般的散裝食用油從色澤、味道上都沒有明顯的區別。據實驗測定,“地溝油”的酸敗指標遠遠超出國家規定,長期攝入,人們將出現體重減輕和發育障礙,易患腹瀉和腸炎,並有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此外,地溝油受污染產生的黃麴黴毒性不僅易使人發生肝癌,在其他部位也可以發生腫瘤,如胃腺癌、腎癌、直腸癌及乳癌、卵巢、小腸等部位癌變。
鑑別難度
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的統一部署,衛生部組織科技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等有關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溝油”檢驗方法論證方案,並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衛生檢驗、化學分析等領域權威專家和相關機構在內的檢驗方法論證專家組,對相關技術機構研發的檢驗方法進行科學論證。
據了解,“地溝油”檢驗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國內外尚未建立科學可行的“地溝油”檢驗方法,檢驗方法論證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感官鑑定
“地溝油”一旦流入市場,消費者要學會感官鑑別。根據經驗,食用植物油一般通過看、聞、嘗、聽、問五個方面即可鑑別。
一看。看透明度,純淨的植物油呈透明狀,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混入了鹼脂、蠟質、雜質等物,透明度會下降;看色澤,純淨的油為無色,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油料中的色素溶於油中,油才會帶色;看沉澱物,其主要成分是雜質。
二聞。每種油都有各自獨特的氣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兩滴油,雙手合攏摩擦,發熱時仔細聞其氣味。有異味的油,說明質量有問題,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溝油;若有礦物油的氣味更不能買。
三嘗。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細品嘗其味道。口感帶酸味的油是不合格產品,有焦苦味的油已發生酸敗,有異味的油可能是“地溝油”。
四聽:取油層底部的油一兩滴,塗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並聽其響聲。燃燒正常無響聲的是合格產品;燃燒不正常且發出“吱吱”聲音的,水分超標,是不合格產品;燃燒時發出“噼叭”爆炸聲,表明油的含水量嚴重超標,而且有可能是摻假產品,絕對不能購買。
五問:問商家的進貨渠道,必要時索要進貨發票或查看當地食品衛生監督部門抽樣檢測報告。
彌補漏洞
業內專家指出,對“地溝油”的監管方面存在漏洞,讓“地溝油”很容易矇混過關。以現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2716-2005《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為例,按照國標,食用油檢驗通常都是檢驗酸價、苯並芘、農藥殘留等9項指標。而如果僅檢驗這9項,“地溝油”也可能合格。比如,警方日前在浙江寧海查獲了大量“地溝油”並送檢,按照現行的國標檢驗,送檢的10個樣品中,只有兩個樣品不合格。
指標體系
據了解,截止2011年09月19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在篩查了“地溝油”可能涉及的80多個技術檢驗項目後,已經找到了包括多環芳烴、膽固醇、電導率和特定基因組成等4類能夠排查“地溝油”的有效指標,初步建立了“地溝油”檢驗的指標體系。
上文中提到的用國家標準“檢驗合格”的“地溝油”樣品,根據這4類指標檢驗,竟然查出10多種致癌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