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殼運動起源
- 外文名:origin of crustal movement
- 起源:《地球表面形象變遷之主因》
- 分類:將地殼運動劃分為很多的類型
簡介,地殼運動分類,結構,
簡介
地殼運動起源(origin of crustal movement)
李四光(1926)在《地球表面形象變遷之主因》一文中,首開將力學原理引入地殼運動問題研究之先河,並為創立地質力學奠定了基礎。研究地殼運動的方式和方向應是追索地殼運動起源的可靠途徑,而構造體系的成生髮展過程及空間展布規律則是探討這一問題的主要依據。
地殼運動分類
研究地殼運動的起源或成因,首先需要對地殼運動進行分類。
依據不同的標準和起源與成因理論,地殼運動可以劃分為很多類型,如下表。不同類型的地殼運動其起源或成因不同。
地 殼 運 動 分 類 表
序號 | 分類依據 | 地殼運動類型 |
1 | 參照物 | 1、以銀道面為參照物的地殼運動;2、以黃道面為參照物的地殼運動;3、以地軸為參照物的地殼運動;4、以地理坐標為參照物的地殼運動;5、以地表物體為參照物的地殼運動;6、以球面為參照物的地殼運動。 |
2 | 運動方向 | 1、 經(南北)向地殼運動;2、緯(東西)向地殼運動;3、北東-南西向地殼運動;4、北西-南東向地殼運動。 |
3 | 運動方式 | 1、水平地殼運動;2、垂直地殼運動; |
4 | 運動結果 | 1、折曲地殼運動;2、斷裂地殼運動。 |
5 | 地質時代 | 1、前寒武紀地殼運動;2、古生代地殼運動;3、中生代地殼運動;4、近代地殼運動;5、現代地殼運動。 |
6 | 地名+時代 | 1、阜平地殼運動;2、呂梁地殼運動;3、晉寧地殼運動;4、加里東地殼運動;5、華力西地殼運動;6、印支地殼運動;7、燕山地殼運動;8、喜馬拉雅山地殼運動。 |
7 | 作用力來源 | 1、 內力地殼運動;2、外力地殼運動。 |
8 | 運動規模 | 1、 全球性地殼運動;2、區域性地殼運動;3、局部地殼運動。 |
9 | 成 因 | 1、 地震地殼運動;2、火山地殼運動;3、風化剝蝕地殼運動;4、塌陷地殼運動;5、沉積地殼運動;6、隕石撞擊地殼運動;7、人為地殼運動。 |
10 | 深 度 | 1、地表地殼運動;2、淺層地殼運動;3、深層地殼運動。 |
11 | 力學性質 | 1、壓性地殼運動;2、張性地殼運動;3、扭性地殼運動;4、混合力學性質地殼運動。 |
結構
各類構造體系尤以巨型者反映地殼運動具有水平運動主導性、定向性、統一性和定時性、繼承性、新生性,而構造體系的定向性和定位性規律,以及海水進退規程等,一致表明與地球旋轉軸和自轉角速率變化具有內在聯繫的統一性:自轉加快即發生地殼運動,表現為經向(從兩極向赤道)擠壓和緯向(主要向西)拉、壓兩個基本運動方向;“大陸車閥作用”又使自轉逐漸減慢。通過均衡代償論證,重力均衡作用並非引起地殼運動的根本原因,因地殼仍存在重力不均衡現象,且大規模地殼運動不斷發生。故可歸結為,發生以水平運動為主導的地殼運動之主因,是在重力控制下的地球自轉離心力時而增大和減小的作用;而地球自轉和自轉角速率變化引起的離心慣性力的水平分量和緯向慣性力,則為其主要動力來源。但也不能忽視地熱場和放射場等其他場能量互相轉化及其對地殼運動發動過程的作用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