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地東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
- 電話區號:0894
- 地理位置:背崩鄉雅魯藏布江西側山坡上,北鄰阿蒼村
- 人口:134戶603人(2019年1月)
- 方言:門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雨水充沛
- 車牌代碼:藏G
- 戶數:108戶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事業,醫療衛生事業,文化體育事業,基層組織建設,防災減災,人物及事跡,榮譽稱號,生活情況,歷史,古蹟,
歷史沿革
1967年3月16日,地東鄉人民政府成立,它是墨脫縣第一個基層人民政權。
1972年3月25日,地東鄉改組為地東人民公社,是墨脫縣成立的第一個人民公社。
行政區劃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轄行政村。
2017年5月3日地東村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於墨脫縣背崩鄉雅魯藏布江西側山坡上,背靠險峻大山,北鄰阿蒼村,東鄰雅魯藏布江。屬於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亞熱帶氣候,雨水充沛。

自然資源
地東村植被豐富,熱量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
人口民族
是典型的門巴族居住村莊。
2015年10月地東村一角

2017年1月,全村共有108戶597人,均為門巴族人。
2018年5月,地東村共有132戶、599人。
2019年1月,地東村共有134戶603人。
基礎設施
1972年3月25日,墨脫縣第一個電站在地東建成發電,裝機容量為10千瓦。
1988年,地東村黨支部開始帶領著農牧民民眾修築林貢日水渠,由於未通路、缺少挖掘機設備,工程進展舉步維艱,水渠多次被降雨沖毀或被塌方等破壞。
2015年10月時的地東村電站

2001年,林貢日水渠初具雛形,通過人背馬馱的方式,從墨脫外運入了小型發電設備,建成了墨脫縣第一個小型水力發電設施。之後,地東村為提升林貢日水渠發電能力上,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水電設備支持。全村的農牧民通過拆解設備、分批運送、到點組裝的模式將挖掘機、發電機等設備運送到地東村,建設水電站。
2015年,地東村建成了墨脫縣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水電站。
2016年10月21日,背崩鄉地東村地東溝山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發布招標公告,治理河長1.5公里,新建護岸總長2.184km,防洪標準10年一遇。
2018年5月7日地東村山洪災害治理項目完工驗收

2016年底,地東村農田灌溉支渠建成,全長15公里,地東村80%以上的耕地得到灌溉,種地不再靠天。
2017年01月,地東公路完工,全長9.4公里,四級砂石公路,總投資14000萬元,解決了背崩鄉地東村108戶597人的通行問題。
2018年1月3日,背崩鄉地東村等墨脫縣15個村莊規劃編制項目發布招標公告。
2018年5月7日,墨脫縣地東村山洪災害治理項目完工驗收,項目概算總投資1103.25萬元,項目綜合治理河長1.5公里,新建護岸工程河長2.184km,防洪標準10年一遇。
2018年地東村正在建設的民房改造項目

2018年6月,背崩鄉地東村正在實施小康村建設工程。
2018年9月,背崩鄉(地東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驗收。該工程屬地東村邊境小康村建設的一部分,內容有擋土牆、場地平整、及其他附屬工程,總投資1232.6萬元。
農村經濟
地東村主要種植水稻、玉米、雞爪谷等,種植檸檬。
地東村的大檸檬

2019年1月,地東村僅有貧困戶3戶4人。

文化教育事業
1967年3月,墨脫縣第一所民辦國小在地東鄉成立,當時有在校學生47名。
地東村設有村幼稚園。小學生上學到背崩鄉中心國小,國中生上學到墨脫縣中學。學生享有西藏自治區的15年義務教育免費“三包”政策。
2016年6月時地東村幼稚園一角

2018年3月,背崩鄉地東幼稚園組織15位小朋友開展手工製作標本系列迎春活動。
2015年10月地東村幼稚園一角

醫療衛生事業
地東村設有村衛生院。
2017年5月2日,墨脫縣援藏工作組到地東村對村衛生室進行調研,醫療專家對村醫進行指導、開展義診。
2017年8月,背崩鄉衛生院醫務人員到地東村開展以“預防包蟲病 健康你我他”和“消除瘧疾 共享健康”為主題的包蟲病、瘧疾聯合巡迴義診。醫務人員還對民眾講解了包蟲病傳播途徑和預防等知識,發放包蟲病、瘧疾宣傳手冊及義診藥品。
文化體育事業
1967年3月,地東村組建了墨脫縣第一個農村業餘文娛表演隊。
1969年10月,地東業餘文娛宣傳隊代表墨脫縣參加拉薩市業餘文娛匯演,榮獲第二名。
基層組織建設
1972年4月21日,墨脫縣第一批六名當地民族黨員在地東人民公社宣誓入黨。
2017年8月,地東村召開村(居)換屆工作民眾大會,讓選民更詳細的了解選民的權利、義務以及換屆紀律。
2017年8月地東村駐村工作隊召開村(居)換屆工作民眾大會

2017年11月15日,林芝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徐繼軍一行到背崩鄉地東村調研基層黨建工作開展情況,以查閱資料、實地查看、交流座談等方式詳細了解基層黨建發展的新面貌。
2017年11月15日林芝市委組織部到地東村調研基層黨建工作

防災減災
2015年4月4日,駐背崩鄉地東村工作隊協調村兩委,組織地東村農牧民民眾開展防洪防震災害演練活動,總計260餘人參加了此次演練。
2015年4月4日地東村農牧民開展防洪防震災害演練活動4
2015年4月4日地東村農牧民開展防洪防震災害演練活動1
2015年4月4日地東村農牧民開展防洪防震災害演練活動2
2015年4月4日地東村農牧民開展防洪防震災害演練活動3
2015年4月4日地東村農牧民開展防洪防震災害演練活動5





人物及事跡
(1)1965年,地東村村民西繞被選為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出席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2)桑傑頓珠,出生在墨脫縣背崩鄉地東村一個普通的門巴族家庭。

2006年9月2日清晨,西藏墨脫縣背崩鄉西讓村教學點代課教師桑傑頓珠徒步護送7名小學生到鄉國小報名,經過一處塌方頻發地段時,桑傑頓珠在指導學生安全通過後自己卻被土石流掩埋。當桑傑頓珠被人們從土石流中救出,他睜開鮮血模糊的雙眼問的第一句話、也是他生命中最後的一句話是:“孩子們都好吧?”一個年僅28歲的生命,被一堆無情的亂石結束。一個名字,卻像啟明星,在當時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西藏“高原孤島”墨脫縣孩子們的心中冉冉升起。桑傑頓珠被西藏自治區教育工作委員會、自治區教育廳追授為“模範教師”稱號!
榮譽稱號
2019年6月,背崩鄉地東村門巴族人、背崩鄉科員、地東村黨支部書記高榮獲得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生活情況
地東村和所有的門巴村一樣,快進村時要爬一個數百米的坡。這個村隸屬背崩鄉管轄,在當地算得一個大村。以前,由於沒有平地,所有的房子都由四個木頭柱子撐著,兩長兩短。房屋上上下下,依次錯落,翠竹、桔樹掩映其間,別有一番情趣。
2018年5月23日建設中的地東村輕鋼結構房屋

太陽初升,濃霧依然緊緊包裹著地東村。在村中行走,劃開乳白色的霧氣,如置身仙境。這裡地處亞熱帶,氣候條件適合作物生長,地東人一年四季沒有閒的時候。這時節,地里的蕎麥正開著紫花。
歷史
今墨脫縣版圖仰桑河流域及其以北的東部曾有多個宗(縣),旁興宗出現較早。宗本(縣長)由波密土王或拉薩方面任命當地頭人擔任。後來是金珠宗(縣),治所現在設有格當鄉。另外是地東宗和嘎朗央宗。地東宗治所在今墨脫縣靠近麥克馬洪線的地東村。嘎朗央宗1905年設在地東村南方的仰桑河下游靠近雅江的阿米吉刀村範圍里的“甲窮”地方,現在在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印度實際控制區內。阿米吉刀村現已成較大的居民點,隔河東方是都登村,1962年更巴拉山戰役時中國墨脫營曾到都登追擊印軍。在雅魯藏布江邊平緩處,印度開闢了一個簡易軍用機場,跑道大約長1.3公里,海拔高度471米。因為離實際控制線比較近,這個機場大概主要用於印度駐當地軍隊的後勤補給,而不是空戰。印度通往阿吉—米刀的公路大致沿著雅魯藏布江在大山上下盤旋。山坡陡峭,公路如同掛在山崖上,還要經過塌方和土石流地段。雖然那邊海拔低,沒有大雪封山,但在多雨的季節,印占區公路的暢通顯然也沒有保障。
古蹟
1976年,在地東等村發現石斧、石鑿、石紡輪等磨製石器,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