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與月球構成了一個天體系統,稱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體,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運動描述為月球對於地球的繞轉運動。然而,地月系的實際運動,是地球與月球對於它們的公共質心的繞轉運動。地球與月球繞它們的公共質心旋轉一周的時間為27天7小時43分11.6秒,也就是27.32166天,公共質心的位置在離地心約4671公里的地球體內。
地球同它的天然衛星——月球所構成的天體系統地球是它的中心天體。由於地球質量同月球質量的相差懸殊(成81.1:1),地月系的質量中心距地球表面只有約1650公里。通常所說的日地距離,實是太陽中心和地月系質心的距離;通常所說的月球繞地球公轉,實是地球和月球相對於它們的共同質心的公轉。由於這種公轉,共同質心在地球內部有以地球恆星月為周期的位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月系
- 外文名:System to the moon
- 屬性:天體系統
- 旋轉一周:27天7小時43分11.6秒
- 公共質心:離地心約4671公里
- 地月系:離心力+引力
形成原因
反應效應
月球探索史
名稱 | 國家 | 抵達時間 | 類別 | 成就 |
月球2號 | 蘇聯 | 1959/9/13 | 撞擊 | 第一次撞擊月球表面 |
徘徊者7號 | 美國 | 1964/7/31 | 撞擊 | 第一次拍攝了月球表面 |
徘徊者8號 | 美國 | 1965/2/20 | 撞擊 | 拍攝了7137張質量優良的照片 |
月球9號 | 蘇聯 | 1966/2/3 | 著陸器 | 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軟著陸 |
探測者1號 | 美國 | 1966/6/2 | 著陸器 | 測量了月球表面的雷達反射率 |
月球13號 | 蘇聯 | 1966/12/24 | 著陸器 | 成功使用了機械化土壤探測器 |
探測者3號 | 美國 | 1967/4/20 | 著陸器 | 拍攝了月球12號的著陸點 |
阿波羅11號 | 美國 | 1969/7/20 | 載人 | 太空人第一次登月 |
阿波羅12號 | 美國 | 1969/11/19 | 載人 | 第一次精確定點著陸 |
月球16號 | 蘇聯 | 1970/9/20 | 著陸器 | 第一次自動返回月球樣本 |
月球17號 | 蘇聯 | 1970/11/17 | 月面車 | 攜帶有第一輛月面車 |
阿波羅14號 | 美國 | 1971/2/5 | 載人 | 攜帶有用於採樣的“月球人力車” |
阿波羅15號 | 美國 | 1971/7/30 | 載人 | 攜帶有第一輛載人月面車 |
月球20號 | 蘇聯 | 1972/2/21 | 著陸器 | 自動返回月球樣本 |
阿波羅16號 | 美國 | 1972/4/21 | 載人 | 探索了中部高原 |
阿波羅17號 | 美國 | 1972/12/11 | 載人 | 在月球上停留最長時間(75小時) |
月球21號 | 蘇聯 | 1973/1/15 | 月面車 | 探索了波希多尼(Posidonius)環形山 |
月球24號 | 蘇聯 | 1976/8/14 | 著陸器 | 從危海帶回了樣本 |
飛天號 | 日本 | 1993/4/10 | 撞擊 | 在弗(Furnerius)地區撞月 |
月球勘探者號 | 美國 | 1999/7/31 | 撞擊 | 軌道器在南極附近受控撞月,以搜尋水存在的證據 |
SMART-1 | 歐洲空間局 | 2006/11/14 | 撞擊 | 撞月時模擬了一次隕星撞擊 |
月船2號 | 印度 | 2008/11/14 | 撞擊 | 找到了水存在的證據 |
嫦娥1號 | 中國 | 2009/3/1 | 撞擊 | 繪製了月球表面的三維圖 |
月球隕坑與遙感衛星 | 美國 | 2009/10/9 | 撞擊 | 找到了水分存在的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