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日來歷 正月初十是地日,傳說這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地日也稱“石不動 ”“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日
- 別稱:石不動
- 節日時間:正月初十
地日-民間風俗,石頭節,花坡節,地日-賀老鼠嫁女,老鼠嫁女的傳說,老鼠嫁女年畫,地日-新年十日歌,
地日-民間風俗
石頭節
正月初十日,稱為石頭節,亦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石頭節定在初十日,應該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十與石同音。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舊俗在除夕於這些石器上貼春聯後,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
石頭節,與原始人類的大山及石頭崇拜有著源流關係。
因為牆基用石頭壘砌,老鼠又多生活在牆角窟窿里的緣故,正月初十日,民間傳說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
晉東南地區,習慣用谷面作蒸食,稱為“十子團”。夜晚時,放置於牆角土穴等處供老鼠吃。
晉南地區是在牆根置放麵餅,以慶祝老鼠娶媳婦。
忻州地區在這一大習慣吃莜麵或高粱面魚魚。婦女們搓魚魚一手五根,兩手同時動作,面板上搓動著十根細長的面魚,故把這一天稱為十指。搓面魚的時候,要捏一些花轎同時蒸熟,放置牆角瓮底等處,以備鼠郎娶親使用。
初十日,許多地方要在屋隅、牆角及水瓮里點燈、焚香、敬紙,對老鼠娶親志賀。而在晉北一些地方,晚上卻忌點燈,忌說話,以免驚擾了娶親事宜,惹下鼠神,一年為患。小孩子不明事理,往往信以為真,鬧著不睡覺,要看個明白。大人們便接過祖輩的傳說,對孩子們說:要嘴裡含著驢糞蛋蛋,耳朵里塞上羊糞蛋蛋,眼皮上夾著雞屎片片,在滿天星星的時候,趴在磨眼裡,才能看到老鼠娶親的熱鬧場面,聽到鼓樂聲。這樣的事情,孩子們當然不願幹了,也就只好睡覺了。這個民俗,充分反映了歷史上民間既惡鼠害,又怕鼠害的傳統心理。
花坡節
初十日,民間還有許多希冀糧豐的活動。晉南地區,用麵食蒸成農作物禾穗形狀,象徵農業豐收,並把此日稱為 “實子日”。晉東南地區習慣用谷面捏成十二個燈盞,象徵十二個月。閏月年則捏十三盞。按順序擺在籠里,蒸熟後仔細觀察燈盞內是否有水,那一盞里有水,表明那一個月有雨水。水多則雨澇,無水則乾旱。(也有的地方,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月二青龍節蒸燈以測旱澇豐欠。)
初十日,民間孩童習慣踢葫蘆玩耍,稱為“老鼠嫁女”。
與老鼠娶媳婦的民俗相仿佛,晉中地區習慣在正月十三日將米麵撒在房屋頂上,供寒鴉啄食,祈禱這些鳥類不糟害田地里的豆子。
正月初十是苗族支系箐苗(俗稱長角苗)傳統節日“花坡節”
地日-賀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的傳說
“老鼠嫁女”的民間傳說,在中國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時日有所不同。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麵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資興一帶則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年畫
“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在中國民間視為“吉祥物”,過年過節時貼在牆上和窗戶上。四川綿竹印製的《老鼠嫁女》年畫,表現一夥老鼠掮旗打傘,敲鑼吹喇叭,抬著花轎迎親。騎在癩蛤蟆背上的是“新郎”,頭戴清朝的官帽,手搖摺扇,雙目注視著一隻大金箱,顯出一副貪婪的樣子。正當這伙醜類大搖大擺,招搖過市之時,等待它們的卻是一頭大黃貓。前面鳴鑼開道的一對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貓的利爪抓住,另一隻則咬在貓的嘴上。此時,坐在花轎里的“新娘”,自知末日來臨、淚流滿面。這幅年畫反映了人民鮮明的愛憎。
地日-新年十日歌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穀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他生日他歡喜。人生忠孝與節義,地維賴以立;作事須求腳腳踏實地。 (轉自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