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是2015年12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張俊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方性氟中毒研究
- 作者:王利、張俊霞
- ISBN:9787122259608
- 頁數:135頁
- 定價:36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是2015年12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張俊霞。
《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是2015年12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張俊霞。內容簡介近年來隨著人們周圍環境的日益惡化,地方病給我們的生存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尤其是地方性氟中毒正時刻危害著年齡層廣泛的群體。與此同...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於一定地區的環境中氟元素過多,而致生活在該環境中的居民經飲水、食物和空氣等途徑長期攝入過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和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為主要特徵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稱為地方性氟病。1.地方性氟中毒系同地理環境中氟的豐度有密切關係的一...
地方性氟病又稱地方性氟中毒,它是長期攝入過量氟而發生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氟斑牙和氟骨症。本病分布很廣,除上海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幾乎都有流行區。氟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土壤中氟化物可溶於水,容易被動物和植物所吸收。氟化物在腸道內吸收與其水溶性有關。因水氟大...
《河南省地方性氟中毒環境水文地質研究報告》是由河南省地質礦產局環境水文地質總站、河南省地礦局水文地質一、二、三隊及第一地質調查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賈春長、王清黎、朱建基、齊登紅、張國錄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地方性氟中毒在該省的分布極為普遍,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患病人數占...
地方性氟中毒就是由於人們通過空氣、食物、飲水長期攝入過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齒損害為主的全身慢性蓄積性中毒。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曾經在陝西省分布廣、危害大、病情程度重,主要造成氟斑牙和氟骨症的流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產力水平。地方性氟中毒可防難治,預防是關鍵。該病的根本性預防措施是改飲符合...
地方性氟中毒監測(surveillance for endemic fluorosis)是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地方病學名詞,出自《地方病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對地方性氟中毒相關信息進行掌控的方式。通過多年連續、系統地調查和收集病區環境及病情的有關資料,系統掌握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防治措施落實進度、質量和使用情況,以及...
《地方性氟中毒預防和控制》是 2010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建軍,張英環,楊建國。內容簡介 地方性氟中毒是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20世紀80年代初我市對地氟病流行情況和飲水氟含量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病區波及5個縣(市)48個鄉(鎮)506個村,受害人口約54萬人,地氟病在我市的流行...
地方性氟中毒(簡稱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發生的一種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從1983年以來,廣東省有關部門在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治療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在各級政府、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以及衛生主管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多年不懈的努力,至...
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是吉林省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位於吉林省白城市海明西路85號。主要職責:(一)承擔全省鼠疫、布氏菌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檢測、監測工作的技術指導,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現患治療;(二)開展鼠疫、布氏菌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病情調查、綜合考察...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coalburning type of endemic fluorosis)是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地方病學名詞。定義 生活在特定地區的居民,因長期使用無排煙設施的爐灶在室內燃燒含氟量較高的煤炊事、取暖及烘烤食物等,造成室內空氣與食物污染而攝入過量氟導致的慢性氟中毒。出處 《地方病學名詞》第一版...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指南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指南》是現代劉昌漢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 共分十章,內容包括地方性氟中毒的概述,自然界中的氟及其對機體的作用,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學,臨床,x線診斷、治療、預防,氟化物的分析方法以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治土作的管理等。
《氟調控成骨細胞OPG/RANKL表達的分子機理》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韓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近年來本課題組通過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技術對動物地方性氟中毒的發病機理進行研究,發現氟對成骨細胞的毒性呈時間劑量依賴性。硒能保護氟致成骨細胞的毒性作用。本項目的工作主要是:①建立綿羊成骨細胞原代培養...
《地方性氟中毒發病機制》是200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廣生。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全面論述地方性氟中毒發病機制的專著,是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氟中毒(地氟病)發病機理”研究成果的系統總結。全書共分14章,主要討論地氟病的促發與加重因素,特別是造成我國貧困地區居民對氟化物耐受力低的因素;...
陝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屬於國家舉辦的公共衛生中的地方病、皮膚性病和麻風病預防控機構。成立於1956年,前身為陝西省黑熱病防治所,隸屬於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全省大骨節病、克山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以及麻風病、性病、皮膚病的防治工作的流行病學調查,防治方案的研究和起草,防治工作人員...
氟是積累牲毒物,植物葉子、牧草能吸收氟,牛羊等牲畜吃了這種被污染食料,會引起關節腫大、蹄甲變長、骨質:變松,至癱臥不起。人攝入過量的氟,在體內會干擾多種酶的活性,破壞鈣、磷的代謝平衡,出現牙齒脆甥、生斑,骨骼、關節變形等症狀的氟骨病。地方性氟中毒是同地理環境中氟的豐度有關,為世界性地方病...
鹹陽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1953—1975年7月,於鹹陽地區衛生防疫站地病科合署辦公。1975年8月經中共鹹陽地委批准成立,是陝西省地市級唯一的縣處地方病專業衛生事業單位。現有職工44名,科室4個,其中高級職稱3名、中級職稱4名、初級職稱20名,大專以上學歷25名。承擔全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節病、克山病、...
《地方性氟中毒病區飲水氟化物的測定方法(WS/T 106-1999)》標準等效採用國際標準ISO 10359—1:1992《水質一氟化物的測定一第1部分:電極法測定飲用水和輕度污染水》。ISO 10359—1是ISO 1992年12月1日首次向世界公布的水氟測定的最新國際標準檢驗方法。本標準從1999年7月1日起實施。本標準由衛生部全國地方病...
本項目的完成有助於發現以往氟骨症機制研究從未涉及的新的因子和信號通路的重要作用,為氟骨症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論依據。結題摘要 慢性氟中毒時成骨細胞功能如何異常、因何導致骨質疏鬆,是地方性氟中毒發病機制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本項目通過複製氟骨症大鼠動物模型和成骨細胞株染氟體外模型,觀察自噬在氟...
地方性氟中毒發病機制 《地方性氟中毒發病機制》是在2004年由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李廣生。內容簡介 《地方性氟中毒發病機制》共14章,主要討論以下3方面的問題:慢性氟中毒時骨、牙和非骨相損害的病理變化,從細胞、分子水平闡述氟對成骨破壞活動的作用機制,膳食鈣與地方性氟中毒的關係。
牽頭制定了4項克山病、大骨節病和地方性氟中毒國家標準。人才培養 地方病研究所擁有一批在我國地方病學界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專家,在我國地方病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王世臣、殷培璞、莫東旭、徐光祿、王治倫、郭雄、熊詠民、陳靜宏教授等分別擔任衛生部地方病科學委員會、衛生部地方病專家諮詢委員會、衛生部環境與健康...
四、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簡史 五、地方性氟中毒的地理分布 六、自然災害(火山噴發)造成的氟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節工業氟污染的歷史與危害 一、工業氟污染源 二、工業氟污染的歷史與危害 第三節飼料性氟中毒的歷史及危害 一、外國家畜飼料性氟中毒事件 二、我國家禽飼料性氟中毒回顧 第四節高氟水的危害 第二章...
隸屬山東省衛生廳。以研究地方病的病因、發病機理、流行規律、臨床特點及防治方法為主。擔負全省地方病防治科研業務的技術指導,地方病病情的監測,全省防治地方病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主要成果有:查清了全省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及大骨節病的病情底數和流行規律。所址在濟南市。
河南省衛生防疫站管理的原河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業務科室重新劃歸河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管理。恢復後的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設地甲病防治研究室、布病防治研究室、皮膚性病防治研究室、克大氟病防治研究室、原蟲病防治科和寄生蟲病防治科等科室。1985年底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劃歸省衛生防疫站。1989年地方性氟中毒研究工作...
《魯西南地層—地下水系統中氟的遷移轉化機理研究》是依託濟南大學,由徐立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背景地層是地下水巨大的氟源,是形成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物質基礎,鑒於目前對氟在地層-地下水系統中的遷移轉化機理研究相對薄弱,本項目選擇魯西南地方性氟中毒嚴重病區為研究區,運用水文地質學和...
傅寶珊和劉子太主任醫師在病區進行地方性甲狀腺腫調查 王道順主任醫師在分析克山病病人的X線胸片 常寶玉主任醫師在寄生蟲病實驗室 高玉真主任醫師在地方性氟中毒實驗室 劉禧禮主任醫師在瘧疾實驗室 河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志編委會 前言 目錄 第一篇 發展概況 第一章 機構沿革 第二章 所址變遷 第一節 開封時期 ...
查明了高氟第四系下更新統承壓含水層的污染程度和範圍,及該含水層與新構造運附圖件反映了不同時代各含水層中氟離子分布規律及其在水平、垂直方律,這對今後開展防氟改水具有指導意義。 2.報告通過典型調查查和歷史大數量普查資料,基本查清了吉林省西部低平原地區氟中毒病淪述了該區地方性氟中毒患病率與飲...
戴國鈞 1935年12月生,江蘇無錫人。中國醫科大學流行病學教研室教授。主編我國第一部《地方性氟中毒》專著;發表論文40多篇。被評為 1997年昭烏達盟、1991年瀋陽市先進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物經歷 1962年 上海 第一醫學院衛生系畢業,1992年在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修。英語能順利閱讀 、聽、...
主要從事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主編專著1部,副主編專著3部、參編9部;主持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3項;獲批美國發明專利2項;發表SCI收錄文章36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68篇;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國家級專業學術會議上發表《地方性氟骨症血漿6種酶初步分析)}等論文2篇,課題"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合作獎,"乾安平原類型大骨節病醫學、地學綜合研究"和"吉林省西部低平原地下水含氟狀況及防氟改水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合作獎,在省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乾安縣土壤酸鹼度與水氟含量及地方性氟...
曹來賓教授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從事地方性氟中毒、職業病塵肺和潛水病的研究,親自到地方病泛濫的邊遠地區實地考察,收集數據。其主持編寫的《氟骨症X線診斷學》首開我國氟骨症X線研究的先河,在國內醫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引起全國廣大氟病地區的重視,並建立相應機構進行氟病的研究和防治,對全國地方性氟骨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