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挑花

地挑花

地挑花(拉丁學名:Urena lobata Linn.) 直立亞灌木狀草本,葉近圓形,花腋生,單生或稍叢生,淡紅色,花萼杯狀,倒卵形。果扁球形,花期7~10月。

根作藥用,煎水點酒服可治療白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地挑花
  • 拉丁學名:Urena lobata Lin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錦葵目
  • :錦葵科
  • 梵天花族
  • :梵天花屬
  • :地桃花
  • 亞種:粗葉地桃花、湖北地桃花、雲南地桃花、中華地桃花
  • 分布區域:產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分布於越南、寮國、高棉、泰國……
別名,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紡織,藥用,民族用藥,主要變種,

別名

地挑花(廣東、廣西、江西、貴州肖梵天花(廣州植物志),野棉花(浙江、湖北、四川、廣西),田芙蓉(貴州),(刺、痴)頭婆、大葉馬松子(海南),粘油子、厚皮草(四川峨眉),野雞花(雲南),迷(尼)馬樁(棵)(貴州西南至雲南東南),半邊月(廣西),千下槌(江西),紅孩兒、石松毛、牛毛七、毛桐子(四川)。

形態特徵

地桃花(原變種)直立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米,小枝被星狀絨毛。莖下部的葉近圓形,長4-5厘米,寬5-6厘米,先端淺3裂,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鋸齒;中部的葉卵形,長5-7厘米,3-6.5厘米;上部的葉長圓形至披針形,長4-7厘米,寬1.5-3厘米;葉上面被柔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狀絨毛;葉柄長1-4厘米,被灰白色星狀毛;托葉線形,長約2毫米,早落。花腋生,單生或稍叢生,淡紅色,直徑約15毫米;花梗長約3毫米,被綿毛;小苞片5,長約6毫米,基部1/3合生;花萼杯狀,裂片5,較小苞片略短,兩者均被星狀柔毛;花瓣5,倒卵形,長約15毫米,外面被星狀柔毛;雄蕊柱長約15毫米,無毛;花柱枝10,微被長硬毛。果扁球形,直徑約1厘米,分果爿被星狀短柔毛和錨狀刺。花期7-10月。

生長環境

中國長江以南極常見的野生植物,喜生於乾熱的空曠地、草坡或疏林下。

分布範圍

長江以南各省區。分布於越南高棉寮國、泰國、緬甸印度和日本等地區。

主要價值

紡織

莖皮富含堅韌的纖維,供紡織和搓繩索,常用為麻類的代用品。

藥用

醫藥:全株:辛,微溫。行氣活血,祛風解毒。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痛,痢疾,刀傷出血,吐血。

民族用藥

【侗藥】奴豆棒堆(Sugs duil baengl dih),求巴甲(piudt bav jac):根及全草主治呃洶形(閉經)《侗醫學》。
【傣藥】項滿糯說:根用於腹瀉《傣藥錄》、《傣醫藥》。喊曼挪鎖(西傣):根治感冒,腸炎,痢疾,風濕關節痛,風濕腫痛,腎炎水腫;葉用於毒蛇咬傷,瘡癤《滇省志》。肖梵天花(德傣):根、全草治慢性胃炎《德傣藥》。項滿糯說:治腹瀉,消炎,止痛《版納傣藥》。項滿糯諾(西傣):根、葉用於腹瀉《滇藥錄》。
【拉祜藥】得謊呢,得諾尼:根治乳腺炎,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滇藥錄》。那呢爬:根治感冒,腸炎,痢疾,風濕關節痛,風濕腫痛,腎炎水腫;葉治毒蛇咬傷,瘡癤《滇省志》。那呢爬:根治大便秘結,感冒,痢疾,無名腫毒,肝炎,風濕痹痛,水腫,淋病,白帶,吐血,癰腫,外傷出血,胃痛,跌打損傷,肺結核咯血,喉蛾,腎炎,水腫,毒蛇咬傷,急驚風,破傷風,哮喘《拉祜藥》。
【佤藥】日美著丁:根治腸炎,痢疾,消化不良,風濕疼痛,感冒《滇藥錄》。
【布朗藥】功用同佤族《滇藥錄》。
【瑤藥】根尖,姑莆妹:根皮與雞肉煎服治小兒佝僂病初期多汗,水煎服治腹瀉,痢疾;根水煎服治腹瀉,與豬腳或豬瘦肉煲服治腎炎水腫,血崩,搗爛敷患處治瘡癤;葉水煎服治痢疾;全株水煎服治腹瀉,痢疾,口渴咽乾,感冒發熱,肺熱咳嗽,扁桃腺炎,尿路感染,毒蛇咬傷,水煎洗患處治婦女陰部瘙癢《桂藥編》。
【毛難藥】屙駿:功用同瑤族《桂藥編》。
【仫佬藥】地桃花:功用同瑤族《桂藥編》。
【彝藥】么多喲:功用同瑤族《桂藥編》。莖皮用於蛇蟲咬傷,無名腫毒,口舌糜爛《哀牢》。
【壯藥】必逢,菜逢,地頭:功用同瑤族《桂藥編》。
【阿昌藥】米石翁薩:根治風濕關節痛;全草外治跌打損傷,骨折《德宏藥錄》。

主要變種

該種葉形變異較大。
粗葉地桃花(變種)消風草(江西、湖南、圖考),田芙蓉、千錘草(貴州)
該變種的葉密被粗短絨毛和綿毛,下部的葉較寬而很少分裂,先端通常3淺裂,基部、近心形,上部的葉卵形或近圓形,具鋸齒;小苞片線形,密被綿毛,略長過於萼片;花瓣長10-13毫米,與原變種不同。
產福建、廣東、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生於海拔高500-1500米的草坡、山邊灌叢和路旁,
為各地極常見植物。分布於印度至馬來西亞等地區。
湖北地桃花(變種)
葉膜質,下部的葉卵形,長6-8厘米,寬4-5厘米,基部圓或鈍,上部的葉橢圓形,兩端狹,上面被不明顯疏柔毛,下面被灰色絨毛。小苞片和萼片均被絨毛;花瓣長約1厘米。
特產湖北省。
雲南地桃花(雲南植物志)(變種)
葉似械葉狀,莖下部的葉卵形,常掌狀3~5淺裂,具不整齊齒牙,上部的葉卵形或橢圓形,具不整齊齒牙,上面粗糙,被星狀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絨毛。花近簇生,很少單生;小苞片疏被星狀柔毛,長約4毫米,較萼片為短;花瓣長15-25毫米,粉紅色。蒴果大,直徑7-8毫米。
產雲南、四川、貴州和廣西等省區。生於海拔1300~2200米的山坡灌叢或溝谷草叢間。
該變種的主要特徵是葉為械葉狀,花較大而與原變種不同。
中華地桃花(雲南植物志)(變種)糙脈梵天花(海南植物志)
亞灌木狀草本,高達2米。莖下部的葉卵形或近圓形,常3-5淺裂,莖上部的葉卵形,具鋸齒,上面疏被星狀長柔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灰黃色長柔毛和星狀短柔毛,沿葉脈被長粗毛;葉柄被灰黃色星狀毛。小苞片被星狀長柔毛,與萼片近等長或稍長;花瓣長12~15毫米。
產福建、廣東、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和雲南等省。
該變種的葉大都為卵形,下面被灰黃色長柔毛和星狀短柔毛而與原變種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