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油氣藏

地層油氣藏

地層圈閉是指儲集層由於縱向沉積連續性中斷而形成的圈閉,即與地層不整合有關的圈閉。在地層圈閉中的油氣聚集,稱為地層油氣藏。地層圈閉與前述構造圈閉不同:構造圈閉是由於地層變形或變位而形成;而地層圈閉則主要是由於儲集層上、下部與不整合接觸的結果而形成的。儲集層遭風化剝蝕後,又被不滲透地層所超覆,形成不整合遮擋;或者在剝蝕面之上,滲透層沿不整合面超覆,不整合成為遮擋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層油氣藏
  • 外文名:stratigraphic oil-gas reservoir
  • 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 分類:風化削蝕型及超覆不整合型
  • 成因:地層圈閉中的油氣聚集
  • 特點:儲層因地層變化而變化
概述,地層油氣藏分類,地層油氣藏成因,

  

概述

在世界油氣勘探史上,自1917年發現了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一玻利瓦爾油區的許多巨大地層油氣藏,1930年又發現美國的東德克薩斯大型地層油氣田,地層油氣藏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在一個含油氣區,易於發現的構造油氣藏總是最先被發現,隨著勘探程度的增加,包括地層油氣藏在內的非構造油氣藏的比例會不斷增加。近幾十年來,隨著勘探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世界各地發現的地層油氣藏逐漸增多,它們不僅數量多、分布廣,常常儲量也很大,其類型也是多種多樣。

地層油氣藏分類

地層油氣藏是指儲層因地層變化而形成的油氣藏。地層油氣藏的形成與地層削蝕、超覆等各種類型的不整合面有關。根據柴西地區油藏特徵,將地層油氣藏劃分為風化削蝕型及超覆不整合型。
(一)風化削蝕型
風化削蝕型地層油氣藏是指已經成岩(包括火山岩、變質岩、沉積岩、碳酸鹽岩等)的岩石在經歷構造運動抬升後,受地表物理機械破碎或化學風化等作用改造而形成儲集體聚集油氣成藏的一種類型,亦稱為基岩風化殼型油藏。柴達木盆地屬於新生代沉積盆地,太古宙變質岩和中生代多期次花崗岩侵入形成了具雙重結構的基底特徵,其間經歷長期的風化剝蝕,普遍發育風化殼類型的儲集體,特別是具有古隆起背景的造山帶,例如目前所發現的昆北切4區、切12區、切6區、東坪等地區。在此以昆北油田切4號構造風化殼油藏為典型實例。
(二)超覆不整合型
不整合面在其形成過程中,由於其整合沉積範圍達到極小值,被剝蝕的範圍達到極大值,受各種地質應力改造,在不整合面上、下總是由孔隙度高、滲透率大的相對高能環境的沉積物組成,是油氣運移的重要場所。
柴西地區古地形呈隆坳相間的格局,沿基岩古隆起區地層逐層超覆,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層超覆帶,油氣沿斷裂一不整合面向上運移到有利的部位,聚集成藏。超覆不整合型地層油氣藏以昆北切16區-切26井區油氣藏為典型代表。
(三)潛山油氣藏
潛山油氣藏也是一種地層油氣藏。潛山是各種構造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經歷地殼上升遭受風化、剝蝕和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兩個階段。組成潛山的地層多種多樣,變質岩、岩漿岩、碳酸鹽岩潛山等有利的儲集層,形成許多特大型和大型油田。我國的任丘油田就是世界級潛山油田。

地層油氣藏成因

地層油氣藏是主要由經過沉積間斷以後新沉積的不滲透地層形成的油氣藏。這類油氣藏的圈閉條件實際是由沉積成岩作用和構造運動相結合形成的。
由於地殼的時升時降,同一地區不可能總是連續不斷地接受沉積。例如,某一地區在沉積了某一時代的地層後,地殼又開始了上升運動。當這裡的地殼露出水面後,它不僅不能再接受沉積,連已經形成的岩層也將被風化、剝蝕。當這一地區再次下降接受沉積時,地層就出現了間斷,新老地層之間就缺失了一個時期的沉積,這個時期常常長達乾百萬年。這種現象叫沉積問斷。存在著沉積間斷的地層接觸關係叫作“不整合”。新、老地層間的接觸面叫“不整合面”。
在不整合面下傾斜的老岩層中如果存在被蓋層、底層夾持的儲層,不整合面上的不滲透層就是封堵儲層出口的“壩”。這種庫里如果聚集了油氣,就是地層遮擋單斜油氣藏。
不整合面下的老岩層中.如果有被剝蝕了頂部的背斜,不整合面上的不滲透岩層又正好把它被剝蝕的頂部擋住,就可以形成地層遮擋禿頂隆起油氣藏。我國著名的鄂爾多斯大氣田就屬於不整合氣藏。這種地層由於在過去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經歷了風吹、雨淋等風化作用,縫縫洞洞非常發育,可以成為良好的油氣儲藏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