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承地大登山傳統,發揚地大登山文化 。
2、推動地大登山攀岩及戶外運動的發展和普及。
3、正確引導大學生從事登山攀岩運動,掌握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大登山攀岩俱樂部
- 傳承:地大登山傳統地大登山文化
- 引導:大學生從事登山攀岩運動
- 掌握: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
宗旨,紀律,風雲人物,俱樂部指導老師鄧軍文副教授,俱樂部名譽教練羅申,俱樂部會長——溫旭,隊伍歷史,尋根,中國登山大致是三個大的歷史階段,隊伍現狀,主要登山成績,主要攀岩成績,主要科研及社會活動,機構組織,
宗旨
1、傳承地大登山傳統,發揚地大登山文化 。
2、推動地大登山攀岩及戶外運動的發展和普及。
3、正確引導大學生從事登山攀岩運動,掌握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
提高攀登者身體、心理素質。
4、為地大培養高水平的登山攀岩運動員,提高地大登山攀岩運動在
中國的影響力。
紀律
1、樹立隊伍形象乃至當代大學生形象,自覺自愿遵守俱樂部各
項規章制度;
2、嚴格服從領隊指揮,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全隊集體利益,在兩
種利益發生衝突時,應以大局為重;
3、發揚團隊精神,團結協作,以保證成功為出發點,積極、主
動地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去,不得搞小團隊精神和個人主義;
4、尊重不同文化,處理好與當地居民和友隊的關係;
5、隊員之間應互相愛護,努力學習,共同進步;
6、隊員應愛護環境,嚴格做到環保登山;
7、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傳統,反對鋪張浪費,杜絕不必
要的消費和開支;
8、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登山和比賽前一周到回來期間不得喝酒,
期間不得吸菸。
風雲人物
俱樂部指導老師鄧軍文副教授
1987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體育系,校體育課部戶外部主任。組建登山攀岩俱樂部,為續寫中國地質大學輝煌的登山史做出了重大貢獻。
俱樂部名譽教練羅申
1986年畢業於西安體育學院,隨後進入中國登山隊。2008年奧運聖火珠峰突擊組副組長,現任中國登山隊總教練。
俱樂部會長——溫旭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學院11級研究生,國家一級登山運動員。
2004年 5月攀登青海玉珠峰(海拔6178米)、 7月登頂新疆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創下全國登頂該峰最小
隊伍歷史
尋根
中國地質大學(原北京地質學院)有一部輝煌的登山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國登山史的一個縮影。
——郭興(原中國地質大學副校長、登山協會主席)
擁有著登山屆“黃埔軍校”美譽的中國地質大學,在鼎盛時期有5300多名學生獲得國家三級登山運動員稱號。
中國登山大致是三個大的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1956至1965年,以地大師生為主,前段時間是與蘇聯登山隊合作,攀登蘇聯列寧峰,進行冰雪山訓練。1960年5月17日以王富州為首的有貢布、曲銀華三人,實現了中國登山運動員首次從北坡登上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1964年又以登山、科考綜合組隊,登上了8000米的希夏邦馬峰。
這個階段的突出特色,成立了中國女子登山隊,隊長是地大56屆畢業生袁揚,主力陣容是藏族,當中有地大師生李智令、王貴華、叢珍、畢先梅等。她們於1959年順利的登上了穆士塔格峰,創造了中國女子登山的新記錄。
第二階段:由於“文化大革命”和遷校的影響,地大的登山活動停頓多年。1974年3月,高元貴、王煥、徐新甫、劉慶芳等地大領導到國家登山俱樂部,共商開展登山科考事宜。這是地大20世紀70年代以後登山活動蓬勃開展的新起點。
第三階段:1987年至今,是中國登山和地質大學登山新時代。地大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在西藏地區開展科考活動。
九十年代,地大水文系畢業生李致新、王勇峰兩人同時登上珠峰,在9年左右時間裡完成了世界六加一(六個極和珠峰)登山新世界記錄。王勇峰更加神奇的三次登上珠峰,並在2008年5月把奧運火炬在珠峰頂上點燃,為奧運增加了新的光彩。國家為了表彰他們的功績,授予他們體育終生成就獎。
首登珠峰的地大校友王富洲除獲得體育終生成就獎,也獲得了中國地質大學優秀畢業生獎勵。2009年他用登山時凍傷的雙手捧起“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中國體育人物”,同時被提名為200名感動中國的新聞人物之一。
隊伍現狀
主要登山成績
2008年,新一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登山隊重新組建;
2008年初,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活動,我校溫旭、梁彥強、陳軍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2008年7月2日,2人登頂被譽為“冰川之父”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
2008年10月3日,10人登頂雲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2011年10月,自背負成功登頂雪隆包(海拔5527m),屬技術型山峰。
2013年10月1日,12名隊員自背負成功登頂青海崗什卡雪峰
主要攀岩成績
2000年
主要科研及社會活動
2009年5月,到四川阿壩州開展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祭奠及社會各界家園重建情況調查;
2009年7月,到北京植物園、香山等野山區開展環保登山的社會實踐活動;
2009年8月,在地大開展地大登山與地大校園文化建設的聯繫探究實踐調查;
2009年10月,在四川四姑娘山開展雪山環保和倡議簽名活動;
2010年4月,組織地大部分學生到天池峽谷、香山南馬場開展戶外體驗式登山活動;
2010年5月,到青海玉樹結古寺捐贈藏傳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瑪卿頂峰雪水,以最神聖的方式為當地藏民祈福,受到玉樹民族宗教局和當地人民的讚揚;
2010年5月,到阿尼瑪卿山對哈龍一號等冰川進行地質考察,並在此基礎上,確立創新性實驗項目《黃河源地區冰川變化及其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分析》;
2010年6月,開展“中國登山輝煌五十年獻禮”系列活動,分別在北京10所高校舉辦“風雪五十年”地大登山圖片巡展、邀請國家登山隊教練次落到校舉行登山知識講座、為師生播放登山題材電影、舉行輝煌五十年獻禮報告會等;
2010年6月,參加北京市主辦的“青春感動中國”優秀集體評選活動;
2011年1月,主辦“全國高校大學生戶外冬訓營”活動,活動共有來自全國各地包括北大、人大、上海交大、天津大學、南開、中科大、地大武漢等17所高校近300人參加,取得圓滿成功;
2011年3月,邀請了挪威著名的女性極地探險家、演講家、教育家Liv Arnesen(麗芙·阿內森)為我校師生做題為《In headwind and tailwind in the Arctic, Antarctica and Mount Everest》學術報告;
2011年5月,邀請著名極地探險家博格奧斯蘭,做學術報告;
每年兩次主辦北京市高校最高級別攀岩賽事——“北京高校攀岩聯賽”。(有待補充)
機構組織
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