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語言

地圖語言

地圖語言研究符號與讀者間的關係。符號要有辨別性和易懂性,保證讀圖者能快速閱讀、牢固記憶。地圖語言有寫與讀兩個功用。寫就是製圖者把製圖對象用一定符號表示在地圖上。讀就是讀圖者通過對符號的識別,認識製圖對象。地圖語言同文字語言比較,最大的特點是形象直觀,既可表示各事物和現象的空間位置與相互關係,反映其質量特徵與數量差異,又能表示各事物和現象在空間和時間中的動態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圖語言
  • 外文名:cartographic language
  • 研究內容:研究符號與讀者間的關係
  • 主要組成:符號、色彩、文字等
  • 特點:形象直觀,可以突破自然語言障礙
  • 功用:寫與讀
簡介,地圖語言的內容,地圖語言的內涵,地圖語言的表現形式與本質,地圖語言的表現形式,地圖語言的本質,地圖語言的發展,地圖與自然語言的類比,地圖語言學,

簡介

地圖語言是由各種符號、色彩與文字構成表示空間信息的一種圖形視覺語言。研究地圖符號系統的構成、各種表示手段和方法的運用與組合。有一定的語言法則。地圖句法研究表達地圖信息的各種符號間的相互關係。符號間既要有聯繫性,又要有差異性。地圖語義研究符號與製圖對象間的關係和各種地圖符號所代表的信息含義。符號要有代表性,同時要有聯想性,即一定程度的意義自明。
地圖語言地圖語言
地圖語言是以地圖形式科學表達地理空間信息的必要工具。本質上說,就是用地圖要素的相關符號變數內涵準確而生動、真實而科學、具體而抽象地描述與反映地理空間信息在時間、空間上的客觀存在及特徵。
地圖語言是指利用地圖專用的符號、載體及文字註記等表達空間事物的分布、組合、數量、質量特徵及其基本屬性與聯繫,人們由此憑藉自身對地理空間認知的經驗和抽象思維能力來感知特定的客觀世界,並使人們對空間的認識更貼近現實,使得地理空間信息的認知效果更加準確、生動和形象。

地圖語言的內容

地圖註記:它借用自然語言和文字形式來加強地圖語言的表現效果,完成空間信息的傳遞。
地圖語言地圖語言
色彩是地圖語言的重要內容。
"影像"和"裝飾圖案":它們雖不屬於地圖符號的範疇,但也是地圖語言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色彩:地圖語言的重要內容。
地圖符號:稱為圖解語言。同文字語言相比,圖解語言更形象直觀,一目了然,既可顯示出製圖對象的空間結構,又能表示在空間和時間中的變化。

地圖語言的內涵

地圖的基本內容是地圖語言需要表達的實質內涵,是地圖信息的源。地圖信息是製圖對象及其時間、空間特徵的組合信息,它有定量、定性和可測的特性。地圖信息可以是模擬圖的圖解形式,也可以是離散的數字形式。地圖信息具有雙重性,它能表示客觀實體對應的含義,更重要的是由於它們獲得了地圖的表現形式,可以讓讀者看到該要素的空間分布和變化規律,以及與其他要素的聯繫,給人以定量、定位的時空概念。

地圖語言的表現形式與本質

地圖語言的表現形式

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過感官的刺激。對地圖信息的獲取一般表現為視覺、聽覺和觸覺的感知,而這種感知則是依賴專門的符號系統來實現的。傳統意義的地圖語言符號主要是視覺符號。地圖語言發展到今天,地圖語言符號系統不斷完善和拓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由包括視覺符號在內的聽覺符號、觸覺符號所組成的科學的地圖語言符號系統。依據對視覺變數、聽覺變數和觸覺變數等符號變數的讀取與判定,完成對地圖語言符號系統的識別,從而達到認識和套用地圖的目的。
傳統意義的地圖語言符號是以靜態的視覺變數(地圖符號與註記)為表現形式,現代地圖語言則包括地圖符號(包含註記)和語言媒體,既帶有靜態視覺變數,又帶有動態視覺變數。動態視覺變數是同時間相聯繫的變數概念,它是用一系列前後相關的圖形和圖像符號來表示某種空間現象的動態變化過程(如方式、路徑、持續時間、變化速率等),從而再現客觀現實中事物的演化過程和現實狀態。在動畫、視頻和動態符號中,最受關心的是持續時間、變化速率和顯示次序,這三者就是動態視覺變數。
聽覺變數主要是指在接受地圖信息的過程中所注入的聲音或音頻信號,使地圖使用者獲得聽覺的效果。觸覺變數則是通過地圖使用者的肢體對地圖或其特定的載體進行觸摸、接觸,獲得觸覺的刺激,從而達到使用地圖的效果,如盲人使用的專用地圖、某些“人機互動”的地圖信息的獲取與更新。事實上,地圖語言是通過符號變數體現功能而發揮作用的。

地圖語言的本質

地圖語言本質是地圖表現力,是指地圖本身能夠反映客觀地空間信息的程度和水平,也是地圖付諸套用的重要目的和實際價值所在。通常所說的“地圖表現力”,實質上就是地圖語言的表現力。粗略地說,地圖語言的表現力取決於符號系統、地圖信息、地圖表現手法及圖面配置等。提高地圖信息的傳遞效率實質就是增強地圖語言表現力。例如,在對圖形、符號的感受中,研究符號的圖形特徵上的各種變化,形成視覺變數,運用視覺變數引起的視覺感受變化,形成圖形的整體感、數量感、質量感、動態感和立體感的效果,達到更有效地傳遞地圖信息的目的。

地圖語言的發展

地圖語言的形成和發展是以地圖自身的發展為基礎的。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當地圖的主要載體從紙類介質發展到磁介質,地圖也就由早先單一的紙質地圖發展到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三維地圖等,可視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技術使得聲、光、電元素融合到地圖語言中。地圖語言經歷了從象形符號到抽象符號,再到語言符號等階段,傳輸地理空間信息的媒介不僅只是圖形符號,還包括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地理空間信息的載體,地理空間信息的傳輸與感知實現了人機“互動”,從而演繹發展到了所謂的“現代地圖語言”。現代地圖語言的表達形式主要通過刺激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覺來實現,因而也就包含視覺符號、聽覺符號和觸覺符號。以聲音、圖像、文字及動畫等現代地圖語言元素組合在一起的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和三維地圖,能給人全方位的感受,使人們對地理空間信息的認知過程更加生動逼真。

地圖與自然語言的類比

自然語言通過音響和文字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傳遞,地圖則通過圖形符號傳遞地理信息,並且是地理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故歷來有“地理學第二語言”之稱。類似於音樂語言、舞蹈語言等非自然語言,地圖語言是一種特殊的圖形視覺語言。製圖者將自己對現實地理環境的認知結果通過地圖語言即地圖符號系統地表達為地圖,而用圖者則必須掌握地圖語言,才能完成地圖閱讀,從而在理解地圖信息的基礎上獲得地理信息。地圖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最大的特點是形象直觀,可以突破自然語言的障礙,在世界範圍內使用。

地圖語言學

地圖語言學是以語言學為範式研究地圖信息傳輸的理論和方法。由於語言學與符號學具有天然的聯繫(被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的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就認為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地圖語言學與地圖符號學這兩個概念並沒有嚴格區分。根據語言學模式,地圖語言學包括三個部分,即:地圖語法、地圖語義、地圖語用。
地圖語言學主要研究和建立作為地圖語言的地圖符號系統的理論與方法及其套用的法則,也常被稱為地圖符號學。地圖語言的實質是地圖符號。由於語言學與符號學具有天然的聯繫,因此在理論地圖學中,不同的地圖學者出於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理念而交替使用地圖符號學和地圖語言學這兩個概念,有時並不嚴格區分。其實,語言學界亦有語言學隸屬於符號學的觀點,也可以說地圖語言學隸屬於地圖符號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