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米(地卷皮)

葛仙米

地卷皮一般指本詞條

葛仙米(拉丁名:Pogostemon auricularius(L.)Kassk;學名:擬球狀念珠藻)俗稱天仙米、天仙菜、珍珠菜,水木耳、田木耳。葛仙米藍藻綱,念珠藻科。藻體呈膠質狀、球狀或其他不規則形狀,藍綠色或黃褐色。細胞球形,由多數細胞連成念珠狀群體,外包膠質。異形胞位於絲體的細胞間,幼藻絲體常位於頂端。繁殖時多數產生厚壁孢子,常為串生成鏈狀。濕潤時呈綠色,乾燥後呈灰黑色。附生於水中的沙石間或陰濕的泥土上。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以四川產的最著名。可以食用。具有固氮能力。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多糖等活性物質。具有清火、明目抗衰老、抗感染等治療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葛仙米
  • 拉丁學名:Nostoc sphaeroids kutz
  • 別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
  • 二名法:Nostoc sphaeroids
  • :藍藻界
  • :藍藻門
  • :藍藻目
  • :念珠藻科
  • :念珠藻屬
  • :擬球狀念珠藻
  • 分布區域: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以四川產的最著名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藥用價值,營養價值,採集方法,分布情況,形狀氣味,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選方劑量,土地平整養殖技術,藻種準備,播種季節,田間管理,尿素濫用,採收時間,

植物學史

植物名由來
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上,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上為感謝葛洪之功,隨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

形態特徵

葛仙米藻體呈膠質狀、球狀或其他不規則形狀,藍綠色或黃褐色。由多數球形的單細胞串連而成,外被透明的膠質物,集成片狀,與木耳相似;濕潤時開展,呈藍綠色,乾燥時捲縮,呈灰褐色,採集乾燥後顆粒圓形,煮熟後大小比米粒大。異形胞位於絲體的細胞間,幼藻絲體常位於頂端。

生長環境

葛仙米附生於水中的沙石間或陰濕的泥土上。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以四川產的最著名。最適生長溫度為10~20℃。在湖北鶴峰的走馬坪鎮約有796km稻田適於葛仙米的生長,位於北緯29°38‘,東經110°38’,海拔960m。分布區年平均氣溫約為12.2℃,冬季最低氣溫為-14.5℃;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42h,無霜期為220d。
葛仙米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1、清神解熱,痰火能療。
2、解熱,清膈,利腸胃。
3、清熱收斂,益氣明目。治湯火傷,夜盲症。
4、治目赤紅腫。
5、葛仙米多糖對HCT一116細胞的增殖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抑癌功效突出。

營養價值

葛仙米中含18種胺基酸,其中含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乾物質總蛋白高達56%左右,粗脂肪8.11%,碳水化合物12.69%,灰分10.88%,葉綠素30.98 mg/g,抗壞血酸5.50 mg/g,維生素C含量接近鮮棗,比山楂高5倍多,比柑桔高5倍;維生素B1、B2高於一般菌藻類:含礦物質15種,最豐富的有磷、硫、鈣、鉀、鐵等,較少的有鉛、矽、鎂、鋇、等,微量元素有鋅、銅、錳,還有澱粉和糖類,其含鈣量高於一般蔬菜,是一種極好的天然富鈣營養食品。
通過對野生葛仙米的營養成分分析,得出野生葛仙米蛋白質含量達48.61%,含17種胺基酸,其中含人體7種必需胺基酸為44.619%;尤其在野生葛仙米中賴氨酸、蘇氨酸的含量較高,因此將野生葛仙米與大米、玉米、小麥的加工製品配合食用,以提高蛋白質效價。
野生葛仙米脂肪酸含量為8.11%,以中碳鏈為主。由於中鏈脂肪酸組成的三醯甘油酯尚可抑制脂解作用,因而可降低血漿中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減少膽固醇的合成,另外中鏈脂肪酸不經過淋巴,而經過門脈血大量被肝臟截獲,不會引起高脂血症。表明野生葛仙米的脂肪酸組成具有研究價值。
野生葛仙米富含維生素,VB11.2mg/100g,VB211.8mg/100g,VC550mg/100g,VE7.0mg/100g,β-胡蘿蔔素114mg/100g,比一般食物中含量高。野生葛仙米能起到補充人體從常用食物中獲取維生素不足的作用。

採集方法

夏、秋雨後採收,洗淨,曬乾。

分布情況

世界上葛仙米的分布十分稀少,中國各地均有分布,其在中國的主要分布地是湖北鶴峯縣走馬坪鎮,以四川產的最著名。生於水稻田中,為球狀群體。另外,非洲還有少量分布。

形狀氣味

甘淡,寒。
①《綱目拾遺》:"性寒,味甘爽。"
②《陝西中草藥》:"味淡,性寒。"

功用主治

清熱明目。治目赤紅腫,夜盲症,燙傷。
①《藥性考》:"清神解熱,痰火能療。"
②《綱目拾遺》:"解熱,清膈,利腸胃。"
③《陝西中草藥》:"清熱收斂,益氣明目。治湯火傷,夜盲症。"
④江西《草藥手冊》:"治目赤紅腫。"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煮食,1~2兩。外用:研粉調敷。

選方劑量

①治夜盲症:地軟二兩,當菜常食。(《陝西中草藥》)
②治湯火傷:地軟五錢。焙乾研粉,菜油調敷患處,或加白糖三錢,香油調敷患處。(《陝西中草藥》)

土地平整養殖技術

一般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的水稻田,於秋冬季將土壤翻耕、打碎、除去水稻秸稈、整平、灌水備用。在整個培養期間,水深保持5~15cm。

藻種準備

在室內大量培養葛仙米群體,葛仙米群體直徑達到1mm時,按每平方米30~60g的比例均勻的散播於水稻田中。播種時,使葛仙米群體裸露在土壤表層,以利於葛仙米群體接受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切勿攪動水體,以免群體包埋於土壤中。

播種季節

葛仙米的生長期是11月至次年的5月,生長主要集中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氣溫回升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均可播種,12月至2月的低溫有利於葛仙米適應室外環境變化,增強葛仙米群體的韌性。因此播種時間可以根據水稻田的實際使用情況及葛仙米的生長需求靈活掌握。

田間管理

冬季氣溫低,葛仙米群體易遭受結冰而失水,影響群體生長直至群體死亡;在整個培養期間,要確保葛仙米群體完全浸在水下。
葛仙米(地卷皮)

尿素濫用

葛仙米對生存環境中的酸鹼度、化學物質含量的變化極為敏感。化肥中所含有的尿素對葛仙米的生長影響最大,尿素的過量使用會造成葛仙米的嚴重減產。尿素分子可與葛仙米細胞外的保護膜發生髮應,從而破壞膜的穩定性和膜結構的完整。當尿素、氨作為氮時,葛仙米異細胞的形成會受到抑制,進而影響葛仙米球形念珠藻形態的建成。所以,尿素影響了葛仙米的正常繁殖,造成了葛仙米的減產。
 

採收時間

每年4月,葛仙米群體的直徑可以隨著氣溫的回升,葛仙米的生長速度也越來越快;群體中乾物質的含量逐漸降低,含水量升高。同時,水體中浮遊動物的數量也相應的增加,一些浮遊動物會以葛仙米群體為食。通常在4月中旬至4月底採收,也可以根據水稻田的使用情況提前收穫。每平方米的水稻田可以收穫300~800g葛仙米鮮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