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石舒清著長篇小說)

地動(石舒清著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動》是石舒清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發於《十月·長篇小說》2020年第2期。

《地動》是一部災難題材的作品。該小說以海原大地震為原型,以此來展現一個民族面臨災難時的複雜心態及堅韌的生命力。該小說實際上是通過眾多中短篇的勾連來表現一個共同的母題,因此,敘事流也是不斷跳躍交叉,百年對照下的生命書寫形成了一種壯闊的情緒狀繪,深入透視過後,寧夏所特有的民族性和語言律動也得以展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地動
  • 作者:石舒清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197千字
  • 首發時間 :2020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地動》將海原大地震中一系列的個人日常故事連綴成篇,這是中短篇小說的集合,卻又共同書寫著同一個母題,那就是地震之時的共同覆滅。該小說展現了一個絕對的土地情感和鄉土社會的精神狀況,合集中的幾乎所有主人公,都是在鄉土中生活的人,即便不是以農業為生,也是以礦業,歸根結底,都是受哺於土地。他們中的故事,有的在天崩地裂之中瞬間堙滅成為骨殖,有的見證地動瞬間,在滑落的熄滅中經歷人生裂變。小說並未刻意呈現諸多慘劇與苦難,而是將每個主體的生活都進行了儘量日常化、世俗化的圖景呈現。然而,愈是平凡煙火,崩塌之際,就愈是沉重無依。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本地的事
第二章 遠處的事
第三章 後來的事
附錄 關於海原大地震的資料
狐皮帽子
麥彥
馬海榮
郭鳳菊
懶狗老爺
老井
金樂婷
討火
盧襄老
蝴蝶
初七
回民巷
田平
靳守仁
乞丐
尕虎
關門山
養蜂人
舍木
牛蛋
蘆子溝
太陽黑子
狼臉老漢
山走了
袁家窩窩
震前
震柳
石作梁
老太子
自救隊
昝學武
胡文舉
舅太爺
神父羅布思
Dvanha號客輪
魯迅先生
廢窯
震後
麻錢
震湖
柳葉哨
舊賬
兩塊墳地
韓練成
石匾
小診所
名詞解釋
數據一組
海原大地震當年中國大事摘錄
海原大地震當年甘肅大事摘錄
童謠三首
民間故事
家書
旅京甘肅震災救濟會哀告書(節選)
調查甘肅地震之報告(節選)
倖存者憶往
照片一組
1920年的中國,西方忽視了的災難(節選)
後記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地動》的過程:“《地動》寫的是一個真實事件,一百年前(1920年),我的家鄉發生了一次環球大地震,死亡近三十萬人,我縣遇難人數占全縣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我開始寫作不久就有寫這一題材的打算,但一直到了百年紀念日的前夕,才因為某種機緣,開始了動筆寫作。素材是我縣的一個作家提供的,也是緣分,我叫田裕民,給我提供素材的女作家叫田玉珍。我們並沒有見過面,互相之間知道對方都是寫作的,如此而已。她長時間在海原縣地震局工作,對地震有著特別的敏感,收有各種學術和文學資料,不知從哪裡得知我要寫海原大地震,可能是出於某種責任感和督促的意思,就把她手頭的資料慷慨地給了我。拿到素材後,我是有些激動的,剛開始的打算是寫三萬字,於我這樣的寫作者而言,三萬字已經是大體量寫作了。我在寧夏文學院工作,院長是詩人楊梓,知道我要寫海原大地震,而且立誓要寫三萬字時,說三萬字不行,要寫就寫八萬字,題目就叫《地動》。我就聽他的,把小說的名字定成了《地動》,對八萬字的說法覺得這是不可能摘到手裡的果子,只能聽聽而已。但是一氣寫下來,搞到電腦上一看,自己也振奮起來,竟然弄出了近二十萬字。大概有四十天左右,我集中時間和精力寫《地動》,每天寫一個人或一個事,狀態好的時候,也有一天寫兩篇的,就這樣寫成了《地動》,也是有幸在《十月》發表了。”

人物介紹

劉剛的大爺
劉剛的大爺是很善於做買賣的人,他像公子哥一樣做買賣,看似不很著力,一股子銀水往家裡流。他又好講《三國演義》,仗義疏財。大震當日,大爺趕著幾頭馱得沉甸甸的騾子,從甘肅白銀一帶過來,看看天色向晚,就住進老聯手(老朋友之意)馬鬍子的店裡。一同隨行的還有兩個生意人。吃了喝了,把騾馬飲了餵了,就到了昏禮時間,幾個人正在店家的熱炕上做禮拜時,地震了,都打在了店裡頭。
金樂婷
金樂婷(1865年—1949年),英國女傳教士,她有幸經歷了百年難遇的海原大地震,並在她的著作《大西北的呼喚》里濃重地記了一筆。金女士是1920年12月上旬到蘭州的,從相關的文字記錄里看,蘭州給金女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金女士在地震中顯現了一個傳教士特有的情懷和鎮定,之後她和其他傳教士很快投入了救災賑災。金女士離開蘭州前夕,還見到令她難忘的一幕,這就是蘭州各界數千人士在都督張廣建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前往黃河邊祭拜河神。金女士有幸在街上遇到正祭罷河神歸來的張都督,“當時都督正坐在華麗的官轎上,穿戴齊整的官員與士兵緊隨其後”。金女士忽然記起,不久前一個教會學校舉行開學典禮時,張都督要到場講話,給金女士印象格外深刻的是,張都督還沒到場,他的專有的座椅已經盛氣凌人地擺放在課堂里了。

作品鑑賞

地震不好寫,大震無故事,就如《本地的事·袁家窩窩》一節中所寫,大地震中並沒有多少事情值得可講的。死人不說話,倖存者講述及經驗其實多有雷同。那么,作家有權化身為多個敘述者,進入人物內心,設身處地,代替他們陳述那十幾秒、幾十秒災難時刻的相同感覺——那一刻,“死是必然,活是運氣”;那一刻,“一切死物都要活了,一切活的都要死了”;那一刻,人都會產生一種“荒誕的感覺”,生死之間來來去去、真真假假,死亡反而不那么令人害怕了;那一刻,夷平的廢墟中蠕動著的人好似遊魂一般,而天上的月亮則如紙片一般飄浮著,失了方向。《本地的事·太陽黑子》一節,敘述者代替了倖存者去感覺,“感覺很多聲音被震得從耳朵里飛出來,感覺別的都是活的,就自己是死的。感覺地就像馬車一樣……感覺自己和飛不脫的麻雀一樣。……感覺什麼就是什麼……從來沒有過那樣多的感覺”。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寫,在整個文本中所占比重甚微,只是於敘事進程中,濃墨重彩地塗抹了幾筆。
將地震置於日常生活中來寫,這才是《地動》藝術上的非同尋常之處。小說整體氛圍上,當然籠罩著、彌散著一種極度不安的氣息,但小說因其自身視角多樣和視野寬廣,即使偶然寫到一些慘烈場景,有如吳爾夫所說,不過分強調或激動,自會吸引讀者跟著閱讀下去(《普通讀者》)。地震中怎能沒有慘象;即便通過寫日常生活來寫地震,其慘象又如何不激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然而,在石舒清這裡,他恰恰把那種令人不適的反應,巧妙地變幻、移置為某種閱讀吸引和心靈呼應。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三岔河》(初次發表時名為《底片》)中不乏殘酷場景,仍然誘使著人讀下去。俄國形式主義文論大師什克洛夫斯基說過:藝術中的鮮血,沒有血腥氣(《散文理論》)。這是一種分寸感,石舒清憑自己內在藝術感覺,把握住了。
作者平靜從容、張弛有度地描寫日常生活,於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一下子寫到了地震,看似突然,實則自然。閱讀過程中,有時讓人忘了這是在讀一部寫地震的小說,有時又詫異作者是不是忘了他在寫地震。生活系常態,地震這種極端情境則為變數。《遠處的事·昝學武》寫一對小夫婦,燕爾新婚,其樂何如,偏是那不知足的丈母娘作怪,從中生事,生出種種小曲折,讀來令人興味十足;當看到小丈夫悄悄尋見新娘,倆人慌慌地手拉手往家跑,要去做那甜蜜之事,猛可間覺出不對勁來,作家忘了他的主題嗎?至結尾引用一小段文獻,中有地震時“某夫婦被壓粘連一片”云云,始則恍然於作者結穴之巧,終則讓人不得不停頓下來,三致嘆息。在小說整體中,地震有時是突發事件,有時是背景,有時更是遠景,它與豐富多變的生活之間,構成了一與多的關係,又使得作品主題明確、內涵豐盈。

出版信息

《地動》首發於《十月·長篇小說》2020年第2期,同年出版單行本。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地動》
2020年12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20887

作者簡介

石舒清,原名田裕民,男,回族,1969年生於寧夏海原縣,1989年畢業於寧夏固原師專英語系,現為寧夏文聯專業作家。曾獲《十月》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獎、《中國作家》獎、《上海文學》獎。短篇小說《清水裡的刀子》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據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第二十一屆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