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鐵道設計與施工》是1997年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施仲衡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地下鐵道設計與施工
- 作者:施仲衡等
- ISBN:9787536925847
- 頁數:483
- 定價:120.00元
- 出版社: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6
編輯推薦,目錄,
編輯推薦
地下鐵道建設涉及眾多技術領域,包括線網規劃、線路設計、土建工程、建築造型和裝修、車輛及機電運營設備等系統,要做好地下鐵道建設工作,不但要掌握各個系統的專門知識,而且還要能對各個系統進行全面協調。為此,本書除了對捷運各系統的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作全面論述外。還特彆強調了各系統間的接口。機電運營設備是保證地下鐵道高速、安全、可靠運轉的基礎,但它們本身又是一門專門的科學技術,而且發展很快,作為一個土木工程師不可能完全掌握它,但要了解它的精華,掌握其基本概念。所以,本書在系統敘述捷運有關各土木工程的設計原則和方法、施工方法和組織、國內外成功實例等的同時,還著重介紹了各機電系統的組成、功能、適用條件、對土建工程接口的要求、發展動態等。
本書作為我國全面系統論述地下鐵道的專著奉獻給讀者,希望對我國參加和將要參加地下鐵道和其他軌道交通的建設人員、管理人員有所裨益,能為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事業的發展起一點促進作用。
本書作為我國全面系統論述地下鐵道的專著奉獻給讀者,希望對我國參加和將要參加地下鐵道和其他軌道交通的建設人員、管理人員有所裨益,能為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事業的發展起一點促進作用。
目錄
第1篇 地下鐵道線網規劃與線路設計
1.1地下鐵道線網規劃
1.1.1引言
1.1.2規劃設計原則
1.1.3預測客流量
1.1.4交通方式選擇
1 1.5主要規劃內容
1.1.6規劃設計主要指標
1.2限界
1.2.1限界的一般要求
1.2.2制定限界的基本參數
1.2.3各種設備及管線布置
1.2.4線間距的確定
1.2.5設備限界的確定
1.2.6區間建築限界的確定
1.2.7車站限界
1.2.8道岔區建築限界
1.3線路平縱剖面設計
1.3.1線路選線
1.3.2線路平面設計
1.3.3線路縱剖面設計
1.4軌道結構設計與施工
1.4.1軌道結構設計
1.4.2軌道施工
第2篇 地下鐵道建築
2.1概述
2.1.1捷運建築物組成
2.1.2車站建築
2.2車站分類
2.2.1按布線高程分類
2.2.2按運營性質分類
2.2.3按結構橫斷面分類
2.2.4按車站站台形式分類
2.3車站建築設計原則
2.4車站建築設計
2.4.1車站總平面
2.4.2站台層
2.4.3站廳層
2.4.4車站管理用房面積參考值
2.4.5車站剖面
2.4.6人行樓梯、自動扶梯、電梯、禁止門
2.5車站環境設計
2.5.1概述
2.5.2設計原則
2.5.3裝修設計中應注重的幾個要點
2.5.4裝修材料的選用
2.5.5照明
2.5.6色彩
2.5.7捷運建築降噪
2.5.8路引、導向、標誌、廣告
2.6捷運建築防災
2.6.1重要性
2.6.2建築防火
2.6.3安全疏散應滿足的條件
2.6.4防淹措施
2.7車站單項設計
2.7.1站台寬度計算公式
2.7.2事故疏散時間計算公式
2.7.3柵欄疏散門寬度計算
2.7.4無障礙設施
2.8換乘車站
2.8.1幾種主要換乘形式
2.8.2換乘站基本要求
2.8.3換乘形式的評價
2.8.4換乘形式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
2.8.5與其他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
2.9捷運(車站、車場)周邊地下、地上空間綜合開發
2.9.1綜合開發的意義
2.9.2開發的內容和形式
2.10縮小地下車站規模的實踐與探討
2.10.1概述
2.10.2客流
2.10.3通風、空調系統
2.10.4設備用房集中布置
2.10.5採用高密度、短編組組織運行
2.10.6站台計算長度的確定
2.10.7地下二層車站站廳公共區適宜面積的計算
2.10.8折返線、存車線、渡線等輔助線的設定
2.10.9垂直穿越車站地下管線處理
2.10.10提倡地下一層車站
2.10.11路塹式車站
2.10.12積極採用雙向運轉自動扶梯,雙向自動檢票機
2.10.13共線運營
2.10.14集中供冷
2.10.15結語
2.11車站實例
第3篇 地下鐵道結構與構造
3.1區間隧道襯砌結構與構造
3.1.1明挖法修建的隧道襯砌結構與構造
3.1.2礦山法修建的隧道襯砌結構與構造
3.1.3盾構法修建的隧道襯砌結構與構造
3.1.4特殊地段隧道襯砌結構
3.2地下鐵道車站隧道襯砌結構和構造
3.2.1明挖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2蓋挖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3礦山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4盾構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5用明暗挖結合的方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6換乘站的隧道襯砌結構
3.3地下鐵道結構靜、動力計算
3.3.1地下鐵道結構靜、動力工作特性
3.3.2作用在地下鐵道結構上的荷載
3.3.3區間隧道襯砌結構靜力計算
3.3.4車站結構靜力計算
3.3.5地下鐵道結構抗震分析
3.4高架結構設計
3.4.1高架結構特點
3.4.2 高架結構設計原則
3.4.3區間高架橋的結構體系和梁型選擇
3.4.4墩台與基礎
3.4.5車站結構型式
3.4.6 高架結構計算
3.4.7高架結構耐久性設計
3.5地下鐵道結構防水
3.5.1概述
3.5.2混凝土結構自防水
3.5.3明挖法結構防水
3.5.4蓋挖法結構防水
3.5.5暗挖法施工複合式襯砌夾層防水
3.5.6高架結構防水
3.5.7盾構法結構防水
第4篇 地下鐵道施工
4.1概述
4.1.1施工方法分類
4.1.2施工組織設計
4.1.3施工安全衛生標準
4.1.4施工準備
4.2明挖法施工
4.2.1概述
4.2.2敞口放坡基坑
4.2.3具有圍護結構的基坑
4.2.4地下連續牆結構與穩定性分析
4.2.5地下連續牆施工
4.2.6基坑圍護結構的支撐體系
4.2.7基坑圍護結構設計
4.2.8基坑開挖與回填
4.2.9主體結構施工
4.3新奧法施工
4.3.1施工方法分類
4.3.2岩石地層的新奧法施工
4.3.3鬆散地層的新奧法施工(淺埋暗挖法)
4.4盾構法施工
4.4.1盾構法施工、盾構概貌及其適用範圍
4.4.2盾構類型及選擇
4.4.3盾構法施工
4.4.4盾構法施工地面沉降機理、預測和防治
4.4.5盾構穿越建築物時的保護技術
第5篇 地下鐵道設備
5.1供電
5.1.1概述
5.1.2電源與主變電所
5.1.3牽引供電系統
5.1.4供配電系統
5.1.5電纜敷設
5.1.6接地
5.1.7電力監控(SCADA)系統
5.1.8雜散電流
5.2通風空調與採暖
5.2.1概述
5.2.2捷運通風空調系統
5.2.3捷運通風空調負荷計算
5.2.4系統的研究
5.2.5防排煙系統
5.2.6阻塞通風
5.2.7車站管理用房及設備用房的空調通風
5.2.8採暖
5.2.9通風空調設備
5.2.10風亭
5.2.11高架、地面線的通風空調和採暖
5.2.12環境監控(BAS)系統
5.3給水排水
5.3.1給水
5.3.2排水
5.4防災
5.4.1防災設計內容及設計原則
5.4.2防災技術要求
5.4.3防災報警(FAS)系統
5.5通信
5.5.1 引言
5.5.2通信系統構成
5.5.3通信專業用房要求
5.5.4通信專業與其他專業的接口要求
5.5.5通信專業管線安裝要求
5.5.6維修管理體制及定員
5.5.7通訊用房技術要求
5.6信號
5.6.1 引言
5.6.2信號系統主要設計標準
5.6.3傳統信號系統
5.6.4現代信號系統
5.6.5綜合自動化系統
5.6.6系統設計中的其他要點
5.7自動售檢票(AFc)系統
5.7.1概述
5.7.2 AFC系統構成及功能
5.7.3系統模式
5.7.4 AFC系統設計技術要求
5.8電動車輛
5 8.1概述
5.8.2車輛選型原則
5.8.3車輛選型依據
5 8.4車輛基本類型
5.8.5車輛基本技術條件要求
5.8.6車輛基本參數
5.8.7車輛主要設備
參考文獻
1.1地下鐵道線網規劃
1.1.1引言
1.1.2規劃設計原則
1.1.3預測客流量
1.1.4交通方式選擇
1 1.5主要規劃內容
1.1.6規劃設計主要指標
1.2限界
1.2.1限界的一般要求
1.2.2制定限界的基本參數
1.2.3各種設備及管線布置
1.2.4線間距的確定
1.2.5設備限界的確定
1.2.6區間建築限界的確定
1.2.7車站限界
1.2.8道岔區建築限界
1.3線路平縱剖面設計
1.3.1線路選線
1.3.2線路平面設計
1.3.3線路縱剖面設計
1.4軌道結構設計與施工
1.4.1軌道結構設計
1.4.2軌道施工
第2篇 地下鐵道建築
2.1概述
2.1.1捷運建築物組成
2.1.2車站建築
2.2車站分類
2.2.1按布線高程分類
2.2.2按運營性質分類
2.2.3按結構橫斷面分類
2.2.4按車站站台形式分類
2.3車站建築設計原則
2.4車站建築設計
2.4.1車站總平面
2.4.2站台層
2.4.3站廳層
2.4.4車站管理用房面積參考值
2.4.5車站剖面
2.4.6人行樓梯、自動扶梯、電梯、禁止門
2.5車站環境設計
2.5.1概述
2.5.2設計原則
2.5.3裝修設計中應注重的幾個要點
2.5.4裝修材料的選用
2.5.5照明
2.5.6色彩
2.5.7捷運建築降噪
2.5.8路引、導向、標誌、廣告
2.6捷運建築防災
2.6.1重要性
2.6.2建築防火
2.6.3安全疏散應滿足的條件
2.6.4防淹措施
2.7車站單項設計
2.7.1站台寬度計算公式
2.7.2事故疏散時間計算公式
2.7.3柵欄疏散門寬度計算
2.7.4無障礙設施
2.8換乘車站
2.8.1幾種主要換乘形式
2.8.2換乘站基本要求
2.8.3換乘形式的評價
2.8.4換乘形式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
2.8.5與其他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
2.9捷運(車站、車場)周邊地下、地上空間綜合開發
2.9.1綜合開發的意義
2.9.2開發的內容和形式
2.10縮小地下車站規模的實踐與探討
2.10.1概述
2.10.2客流
2.10.3通風、空調系統
2.10.4設備用房集中布置
2.10.5採用高密度、短編組組織運行
2.10.6站台計算長度的確定
2.10.7地下二層車站站廳公共區適宜面積的計算
2.10.8折返線、存車線、渡線等輔助線的設定
2.10.9垂直穿越車站地下管線處理
2.10.10提倡地下一層車站
2.10.11路塹式車站
2.10.12積極採用雙向運轉自動扶梯,雙向自動檢票機
2.10.13共線運營
2.10.14集中供冷
2.10.15結語
2.11車站實例
第3篇 地下鐵道結構與構造
3.1區間隧道襯砌結構與構造
3.1.1明挖法修建的隧道襯砌結構與構造
3.1.2礦山法修建的隧道襯砌結構與構造
3.1.3盾構法修建的隧道襯砌結構與構造
3.1.4特殊地段隧道襯砌結構
3.2地下鐵道車站隧道襯砌結構和構造
3.2.1明挖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2蓋挖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3礦山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4盾構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5用明暗挖結合的方法施工的車站結構
3.2.6換乘站的隧道襯砌結構
3.3地下鐵道結構靜、動力計算
3.3.1地下鐵道結構靜、動力工作特性
3.3.2作用在地下鐵道結構上的荷載
3.3.3區間隧道襯砌結構靜力計算
3.3.4車站結構靜力計算
3.3.5地下鐵道結構抗震分析
3.4高架結構設計
3.4.1高架結構特點
3.4.2 高架結構設計原則
3.4.3區間高架橋的結構體系和梁型選擇
3.4.4墩台與基礎
3.4.5車站結構型式
3.4.6 高架結構計算
3.4.7高架結構耐久性設計
3.5地下鐵道結構防水
3.5.1概述
3.5.2混凝土結構自防水
3.5.3明挖法結構防水
3.5.4蓋挖法結構防水
3.5.5暗挖法施工複合式襯砌夾層防水
3.5.6高架結構防水
3.5.7盾構法結構防水
第4篇 地下鐵道施工
4.1概述
4.1.1施工方法分類
4.1.2施工組織設計
4.1.3施工安全衛生標準
4.1.4施工準備
4.2明挖法施工
4.2.1概述
4.2.2敞口放坡基坑
4.2.3具有圍護結構的基坑
4.2.4地下連續牆結構與穩定性分析
4.2.5地下連續牆施工
4.2.6基坑圍護結構的支撐體系
4.2.7基坑圍護結構設計
4.2.8基坑開挖與回填
4.2.9主體結構施工
4.3新奧法施工
4.3.1施工方法分類
4.3.2岩石地層的新奧法施工
4.3.3鬆散地層的新奧法施工(淺埋暗挖法)
4.4盾構法施工
4.4.1盾構法施工、盾構概貌及其適用範圍
4.4.2盾構類型及選擇
4.4.3盾構法施工
4.4.4盾構法施工地面沉降機理、預測和防治
4.4.5盾構穿越建築物時的保護技術
第5篇 地下鐵道設備
5.1供電
5.1.1概述
5.1.2電源與主變電所
5.1.3牽引供電系統
5.1.4供配電系統
5.1.5電纜敷設
5.1.6接地
5.1.7電力監控(SCADA)系統
5.1.8雜散電流
5.2通風空調與採暖
5.2.1概述
5.2.2捷運通風空調系統
5.2.3捷運通風空調負荷計算
5.2.4系統的研究
5.2.5防排煙系統
5.2.6阻塞通風
5.2.7車站管理用房及設備用房的空調通風
5.2.8採暖
5.2.9通風空調設備
5.2.10風亭
5.2.11高架、地面線的通風空調和採暖
5.2.12環境監控(BAS)系統
5.3給水排水
5.3.1給水
5.3.2排水
5.4防災
5.4.1防災設計內容及設計原則
5.4.2防災技術要求
5.4.3防災報警(FAS)系統
5.5通信
5.5.1 引言
5.5.2通信系統構成
5.5.3通信專業用房要求
5.5.4通信專業與其他專業的接口要求
5.5.5通信專業管線安裝要求
5.5.6維修管理體制及定員
5.5.7通訊用房技術要求
5.6信號
5.6.1 引言
5.6.2信號系統主要設計標準
5.6.3傳統信號系統
5.6.4現代信號系統
5.6.5綜合自動化系統
5.6.6系統設計中的其他要點
5.7自動售檢票(AFc)系統
5.7.1概述
5.7.2 AFC系統構成及功能
5.7.3系統模式
5.7.4 AFC系統設計技術要求
5.8電動車輛
5 8.1概述
5.8.2車輛選型原則
5.8.3車輛選型依據
5 8.4車輛基本類型
5.8.5車輛基本技術條件要求
5.8.6車輛基本參數
5.8.7車輛主要設備
參考文獻